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举行座谈会,纪念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和学习他始终不渝的革命情怀和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余秋里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余秋里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余秋里同志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革命洪流中,年仅15岁的余秋里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农民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赤卫大队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红军第二军团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9月参加长征。1936年3月,红军在云南省镇雄县得章坝,与追击的国民党军发生激战,余秋里同志率部英勇奋战,掩护全军撤离,左臂两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因处于紧张的行军、战斗中,伤口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着剧痛,坚持随军北上。9月到达甘肃省徽县,因伤口严重恶化,不幸被截去左臂。11月,余秋里同志进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边养伤边学习,为其后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出生入死,奋勇抗战。他历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余秋里同志率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2月,在日军对冀中地区进行第四次围攻时,他带领三支队顽强奋战,取得了板家窝战斗胜利,一次毙伤日军80多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人民群众的信心,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在余秋里同志带领下,三支队放手发动群众,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此后,他率独立第三支队参加“百团大战”,率第三五八旅八团创建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1943年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他创造性地进行“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突破历史的新创造”。1945年8月,他率三五八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连续攻克柳林、离石等城镇,歼灭了拒不投降的日伪军。
解放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南征北战,屡建功勋。他历任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第一军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一军副政治委员。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余秋里同志以身作则,深入连队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在晋绥和西北战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47年,余秋里同志针对部队中“解放战士”已占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开展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整军运动,进一步纯洁了组织,增强了军内外团结,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毛泽东同志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高度评价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的伟大意义,新式整军运动随之向全军推广。他带领三五八旅英勇战斗,解放了黄陵、宜君、凤翔、宝鸡等地,在荔北鏖战中歼敌2.5万人,在西北战场上连战连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