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纪念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

刘延东:在纪念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

新中国成立之初,余秋里同志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开创了军队后勤工作新局面。他历任川西区党委委员、常委,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他深入川西农村,充分发动群众,揭露、打击土匪和反动地主的破坏活动,打开了局面,加快了征粮的工作进度;他坚持从严治校,勤俭建校,培养了一批懂得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指挥员;他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军队节约开支的《十项措施》;他一贯重视政治思想工作,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为我军后勤工作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建设时期,余秋里同志为国家石油工业和经济工作呕心沥血,贡献卓著。1958年2月,余秋里同志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次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后,他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果断地提出调集全国石油系统的人力、物力,在大庆组织石油大会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此后,他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亲临前线指挥。1963年,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余秋里同志开始把主要精力转向华北地区,开辟石油工业的第二战场。1964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石油部组织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先后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任丘、中原等一批油田,彻底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里。

1964年12月,余秋里同志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1965年1月,中央决定由余秋里等同志负责组成“计划参谋部”,又称“小计委”。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余秋里同志带领“小计委”,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历经8个月时间,编制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

“文化大革命”期间,余秋里同志忍辱负重,日夜操劳,协助周恩来等同志抓经济工作。他坚持原则,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在遭受严重迫害、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协助周恩来等同志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先后配合李富春和李先念抓经济工作,使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能够继续运转。1975年1月,余秋里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他坚决支持邓小平同志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整顿。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使濒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恢复正常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余秋里同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积极组织引进宝山钢铁厂全套设备和一批大型合成氨、大化纤等成套设备,对壮大我国经济力量、提高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余秋里同志任主任。他按照中央的部署,主持编制《能源工业长远发展规划》,提出“实行能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要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他主持制定的节能措施,对克服能源浪费、缓和能源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执行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调整改革充实提高”的方针,多次深入煤矿、油田、电站进行调查研究,为稳定和增加石油、煤炭、电力产量提出了重要建议,获得了中央的认可。

1982年5月,根据中央的安排,余秋里同志参加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部分筹备工作。9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不久又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卓有成效地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特别是政治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后,余秋里同志退居二线,仍然心系国家发展,积极发挥余热,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