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纪念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3)

刘延东:在纪念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3)

同志们,朋友们!

余秋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高贵的精神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我们要学习余秋里同志赤胆忠心、信念坚定的高尚品格,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入党那天起,余秋里同志就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信念。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无论多么艰巨,他都勇于承担,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战争年代,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多次负伤,战功卓著。长征途中,他拖着伤臂爬雪山、过草地,度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192个日夜。事后有人问,是什么力量使他支撑着伤残的身体走完了长征?他回答说,就是靠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正是基于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他把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即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攻击和揪斗,他也不顾个人安危,坚持“要对党、对人民负责,就是挨批、下地狱,也要把情况说清楚”,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和革命气节。我们学习余秋里同志,就是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韧不拔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

我们要学习余秋里同志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胆略和魄力,勇于和善于在艰难困苦中开创新局面。余秋里同志曾说,对一个国家来讲要有民气,对一个集体来讲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要有志气。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在组织石油大会战时,面对生产设备不配套、工业水源缺乏、公路不通、通讯不便等各种困难,余秋里同志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一掷地有声的口号,激励广大职工艰苦创业、顽强奋战,彻底改变了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文化大革命”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余秋里同志临危受命,积极协助周恩来同志处理全国各地生产建设中出现的重大紧急问题。当时,各地每天向国务院“求救”的电报少则几十封、多则几百封,余秋里同志不分昼夜地工作,千方百计维持生产建设。他鼓励有关同志胆子大一些、态度坚决一些,在困难面前挺直腰杆干。他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周恩来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的一些压力,减少了动乱对经济建设的冲击和破坏。我们学习余秋里同志,就是要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时时以大局为重,事事以人民为先,不怕困难,主动作为,披荆斩棘,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