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京津冀内部结构优化导向,实现京津冀之间发展定位重构
京津冀地区虽然因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人缘、地缘和业缘密切联系的经济统一体,但由于没有协调一致的产业政策,未能按照市场规律依托企业建立紧密的产业链联系,从而形成各自为政、相对独立的产业分工体系,导致区域整体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内部产业结构雷同,产业关联度偏低,缺乏合理的分工和互补;产业配套和协作不够密切,未能形成互补性较强的产业链。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平衡发展。
树立京津冀内部结构优化导向,就是从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和低碳、环保的要求,立足各市资源禀赋差异,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核心,发挥区域协调机制的作用,实现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提高周边城市配套能力,从而完成京津冀之间发展定位的重构,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协作关系紧密的区域共赢互利发展格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