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不再盲目崇拜和绝对服从
记者: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全方位渗透于人类社会各方面之后形成的一种思维特质,其影响力遍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目前来讲,互联网思维对政治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唐永进:从政治认知上看,人们通过网络表达的政治诉求更容易展示其影响力,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具有更强自主选择权利的主体。在政治生活中,不再盲目崇拜和绝对服从,而是把自己的政治认知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吸收和甄别之上,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政治态度。从政治情感上看,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心理、情绪宣泄最为直接、畅通的管道和交流平台,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思想情感,而非理性和消极的内容也易于通过此途径得以传播、放大,弥散到整个社会,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国内问题国际化,既影响了社会稳定,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主流舆论教育引导的能力和效果。从政治评价看,网络的开放性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使公民获得了政治参与的平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合法有序的途径提出个人主张、反映个人意见,解决个人在政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这也为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意识自由表达、迅速传播和扩大影响提供了便利条件,造成了政治评价的差异化、多样化、复杂化。
记者:对于我们的生活方面呢?
唐永进:互联网思维倡导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规模效应。2014年初,成都等地的打车软件血拼,表面看是两家APP之争,实质是移动支付入口之战,更深层次则是互联网思维对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吃饭前先在微信朋友圈或网上了解餐馆口碑,再做决断;体验到价廉物美的饮食或其他消费,在朋友圈乃至网上分享和“点赞”,这已经并正在成为成都乃至全国消费者的思维定势。
互联网思维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点击文化”下的非线性思考,以某条信息为起点向外链接的思维结构,培养出人们一心二用乃至多用的思维习惯;网络文化的高度综合性,打破了图片、文字、视频等的桎梏。“快餐化”的文化,大都以短小精悍的碎片化形式出现,人们通过网络了解非常多的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所了解的资讯多数成为“过眼云烟”,思维方式更加感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