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平:在融通中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3)

许建平:在融通中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3)

探求相融相通的契合点

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时代文化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一个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一个主张人定胜天,强调矛盾斗争。一个强调顺应天意和时势,追求社会和谐、稳定;一个强调适者生存,追求创新、冒险、竞争。一个重义轻利,将道义、名声置于一切包括生命之上;一个崇拜物质价值,将物质利益置于首位。一个以家庭、家族集体利益为根本,以家长制、道德和人情为维系社会整体的纽带;一个以个体利益为根本,以平等、自由、民主和法律为维系社会整体的纽带。当前,中国已经从农耕时代迈入工业时代,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重大历史转型,将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融合为一体,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相融相通,其可行性在于二者具有共同性与契合点,即满足人们幸福快乐生活的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愚昧的内容,阻断工业时代文化中的黑色暗流。比如,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纠正工业时代“天人对立”的思想。应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必须与自然界共同生存发展。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乐道精神净化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中国古代君子以道为命而非以利为命,有舍生取义的价值追求,即使爱财也必取之有道,这种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竞争力的地方,无疑可以抵御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危害。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吸纳创新、竞争精神。两种精神都有一种积极向上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若以创新为根本,自强不息便富有现代性,实现创新性发展。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精神自由与佛教的平等思想吸纳现代的自由平等思想,实现创造性转换。应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建设实现融通,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顺应时代发展、体现中国精神、具有世界视野的先进文化。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0日 07 版)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