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刊发梁柱杨天石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刊发梁柱杨天石文章

编者按: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梁柱先生的访谈录《历史虚无主义“重写历史”有何诉求?》。梁先生对时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谈到当前“翻案”、“重评”之风大行其道等问题时,点到了蒋介石日记的有关研究。6月23日,《经济观察报》刊登杨天石的《我为何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认为梁柱前文将其视作了当前“翻案”、“重评”之风的典型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并由此提出质疑和反批评。9月5日,梁柱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再谈蒋介石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答杨天石研究员》一文,回应了杨天石的有关质疑。本期“争鸣”版同时刊登杨天石和梁柱两位先生的讨论文章,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关这一讨论的阶段性总结。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学界朋友在这个平台就当前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平心静气的、富于学理性的讨论和争鸣,从而在切磋砥砺中深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认识。

奉劝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误区

—— 再答杨天石先生

梁柱

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在于能够帮助人们探究历史的真实,获得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杨先生对蒋介石的研究,往往是用表面现象的罗列,掩盖事物的本质,这就必然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杨天石先生的《“修辞立其诚”,批判要有根据——再答梁柱教授》一文(以下简称“杨文”),使我想起2012年8月15日《中华读书报》对汪荣祖教授的访谈录《我对蒋介石维持原判》。

从汪荣祖教授的一篇访谈录谈起

汪荣祖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我国台湾学者,曾与李敖合著《蒋介石评传》。2012年8月访问大陆,《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他时,涉及对蒋介石的评价和对杨天石研究的看法,现摘录几段:

读书报:您对蒋始终持批评态度。这些年随着胡佛研究院蒋的档案的解密,蒋介石的形象逐渐得到修正。您对此怎么看?您对蒋介石的评价有所改变吗?

汪荣祖:这次来大陆,我发现年轻人对蒋介石挺有好感的。蒋的好处在哪里?我在《蒋介石评传》序里也讲到过——我曾和李敖商量,一起找蒋的长处或优点,但几乎找不到。唯一的一个长处,是领导抗战胜利。然而,抗战时他几次都想跟日本人妥协。杨天石说,没有蒋让张学良不抵抗这回事情,是张学良自己说的,不是蒋不抵抗。可是当时蒋介石的政策就是不抵抗。因为他想消灭共产党,有了这个既定政策,张学良怎么去抵抗?假如说蒋介石真的要抵抗,张学良不抵抗,这不是违抗军令吗?

我对蒋的评价不会改变。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有人能够驳倒我们当年对蒋的评价。

读书报:大陆的杨天石先生近年来对蒋介石的日记进行解读,反响很大。您如何评价蒋日记的价值?汪荣祖:蒋介石日记的价值在于,你可以根据它来了解这个人。可是你不能被他的日记牵着鼻子走,因为日记不是完整的,而且有修改。最紧要的是,没有人怀疑他的日记是假的。其实,我和杨天石很熟,他到我家里来过,他到美国是我给他申请的。我觉得他有点被日记牵着鼻子走。为此,前两年我还跟他打过笔仗。他认为蒋介石曾经策动德国军队推翻希特勒,我说没这回事情。他说在日记里看到宋子文拿了3万块美金去德国活动,但全无下文。就像若有人在日记里说准备若干钱要去月球,你能说他登上了月球了吗?

读了这些文字,感慨良多。一是汪教授在大陆感受到“年轻人对蒋介石挺有好感的”,这有杨先生的“一大功劳”。杨文有一点说得很对:“梁柱教授对我的蒋介石研究已批判多年。”是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养成的职业责任心,使我不能无视一些失当的、错误的观点误导青年。我的《再谈蒋介石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答杨天石研究员》发表后,一位大学老师告诉我,他们即把双方文章印发给研究生阅读、辨析,因为杨的观点影响和扭曲了一些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看法。

我私下思忖:对杨先生的观点持不同意见的决不会只我一人,也许他会当面听到读者和听众的质疑。但这都不能唤起一个学者应有的良知和反思,这是极为遗憾的;汪教授对杨先生研究的看法是“被日记牵着鼻子走”。这确是中肯的批评,一语中的。汪教授长期在美国等地任教,尚能有这样深入正确的看法,而中国大陆的杨先生却偏执自己的迷误,这值得当事者长而思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