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和实践站稳立场、明确方向
对于广大社科工作者而言,只有解决了立场和信仰问题,才能“通天接地”,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导向和价值取向。那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立场和信仰?李庚香指出,我们要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国梦、三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形势,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定力。要树立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要扎根基层、立足现实、面向大众,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自觉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辛世俊指出,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打牢基础理论功底。只有在理论上具有定力,才能提高自己的识别力、判断力。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认清共产党人的逻辑与资本的逻辑和市场的逻辑是有区别的,不能被资本的逻辑所绑架。同时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牢牢掌握唯物辩证法,分清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全局与局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等,正确认识和处理我们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不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从事社科工作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占有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用改革发展的新成就,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新感受、新经验,做出沁人心、接地气的好成果。要适应开展具有新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本领。“在自媒体、微文化时代,要学会在网络领域里开展斗争并掌握主动权,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做‘旁观者’和‘沉默的大多数’”。
当前,我省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正是我省社科界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好机会。“我们社科工作者必须站稳立场、明确方向,把中央精神和河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河南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任务,紧紧围绕‘三个全面’,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为让中原更出彩作出贡献。”李庚香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