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未来五年粮食生产潜能巨大(2)

摘要:记者最近在东北调研发现,相比江浙、湖广传统粮食产区产量增幅缩小并逐渐趋稳的状况,东北地区增粮动力十足。未来五年,从东北粮食耕种面积、农田水利设施增长空间、改革政策刺激效应、现代农业发展速度等情况综合分析,东北将成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要地,粮食市场的“大粮仓”和“稳压器”作用日益凸显。

在东北,未纳入统计的“黑地”也可为粮食市场稳定提供保障。记者在吉林一个县采访了解到,各部门掌握的耕地数量相去甚远。“过去收‘三提五统’,耕地没有如实上报。全县粮食实际产量远远高于农业部门掌握的耕地数量上报数字。”据黑龙江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黑龙江全省的“黑地”数量可超过千万亩。

水利、科技提升空间大 促稳产增产大有可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虽然实现十连丰,却是在农业科技、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水平依旧偏低的情况下取得的,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image003

(图片:吉林省榆树市灌溉渠道清淤。)

入夏以来,东北西部发生严重旱情。特别是辽宁,出现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辽宁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辽宁省现有水利设施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失。“辽宁今年的旱情比2000年大旱时严重,但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仅为2000年大旱时的15.2%,生活需要救助救济的群众也仅为40%。但尽管如此,今年粮食因旱灾预计减产50亿公斤左右。”

黑龙江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吕纯波坦言,近年来,国家和东北各省都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但是东北地区耕地面积较广,历史欠账较多。目前总体来看,我国东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还较为落后,农业稳产高产基础仍不牢固。“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未来东北地区在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方面大有可为,增产仍有空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加速,东北粮仓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image004

(图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牡丹江直属库传输机在传输玉米。)

在科技方面,焦善伟表示,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民科学种植意识差,农业技术水平低。

陶承光说,当前东北地区仍以一家一户的传统落后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农民科学种植意识较差。具体表现在农民选购种子和化肥多凭借自己的种植经验;依旧在靠天吃饭;掠夺式生产,缺少养地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东北地区的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化肥的过量施用,已经造成黑土层减少、土壤板结,影响产量。

image005

(图片: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乡永胜村收获水稻。)

据介绍,目前东北的玉米平均单产450公斤/亩,而美国至少600公斤/亩。未来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粮食增产幅度至少达到5%-10%。“在美国黑土地抓一把感觉能出油,未来东北地区农民养地意识若能提升,将能很好地保证产能。”陶承光说。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