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策效益释放 现代农业激发产能
农业专家表示,东北粮食稳定增产与密集的改革政策刺激密不可分。以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为例。据了解,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东北四省区现已开始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总面积达3800万亩。据测算,节水增粮行动在东北地区至少能增产100亿公斤粮食。
“使用膜下滴灌技术,每公顷就打了9500公斤玉米。”种了185亩玉米的吉林省通榆县农民曹学军说,滴灌技术直接把水、肥料送到庄稼根部,有助于肥料吸收,增产明显。在辽宁,2011年以来推广的550万亩节水滴灌项目成为今年旱区中一道“绿色长城”。
(图片: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铺设膜下滴灌管道。)
2012年,财政部确定5个省份为种粮大户补贴试点,黑龙江、辽宁位列其中;2013年,国务院确定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陶承光、焦善伟等人认为,在系列改革政策措施刺激下,东北地区农业正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迈进,进一步释放粮食生产潜能。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有力促进了规模种植效益的增加。在黑龙江,2013年全省2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面积突破9000万亩;在吉林,目前近20%的肥沃耕地集中到了种粮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手里;在辽宁,全省农民承包地流转面积占全省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1.2%。
(图片: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玉米丰收。)
辽宁省辽中县种粮大户于会怀负责耕种的水稻面积在4万亩左右。在老于的水稻田里,不仅可以看到普通水田,还有和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的育种田和高产试验田。老于说,农业生产只有规模化才能出效益,只有规模化才能琢磨通过科学种植提升产量。“从育种到日常田间管理,再到耕地质量提升,我都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怎么能提升单产怎么来。”据了解,老于负责种植的水稻面积较大,耕地质量优劣不一,但是因为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并且凭借科学选种和田间管理,水田里长出的苗又齐又壮,平均亩产比普通农户种植多出50公斤左右。
陶承光、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矫江等农业专家指出,东北只有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才能提升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才能更有效提升粮食产能。(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