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自学自考”应该理性看待(2)

驾照“自学自考”应该理性看待(2)

驾考改革的效率与公平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2007年,深圳市民樵彬因未上驾校申领驾照遭到拒绝,为此他以退办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为由将车管所告上法庭。法院一审裁决车管所败诉,并认为其对樵彬作出的不受理行政行为违法。当年8月30日,深圳车管所终于对樵彬的申请开了绿灯,使樵彬成为在驾校名称一栏署名“散学”,即以散学名义申请驾照考试的中国第一人。当时,有业内人士说,“樵彬胜诉,不只是关系到他个人无需向驾校缴纳数千元的培训费,这对于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还公民驾驶技术学习的自主选择权,无疑意义重大”。

“散学”打开一道门缝,照进一缕阳光。2012年12月17日,深圳交警以“网上车管所”为平台,在广东省率先启用“散学申领驾驶证网上报名预约系统”——不用进驾校学习,也可以申请驾照考试,每个月的配额为500人。截至目前,包括深圳、南宁、呼和浩特等在内的多座城市都已放开个人申请驾照考试。驾校垄断格局已受到散学的有力冲击,但尚未形成“质变”,驾校捆绑驾照依然是主流路径,散学只不过在部分城市“散打”。

驾照自学自考能否“圆梦”,关乎驾考改革的“效率与公平”。少数城市的允许散学,只是公平的曙光,更多的人暂时还无法享受,只能算是有限的公平与更有限的效率。而通过改革实现驾照的自学自考,可以释放公平的正能量,提高效率的正加速。无论是追求公平,还是提高效率;也无论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驾考改革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行驶,在民意民智保驾中前行。

驾照“自学自考”更需确保驾照“含金量”

继车检改革带给广大车主便利之后,驾考改革也要开始启动了。人们期盼已久的驾照自学自考,或许在此轮改革中有所突破,消息传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形成了全民考驾照的热潮,但是,人们要拿到驾照,必须进入驾校学习通过考试,在大量需求之下,各种驾校也随之而生。由于驾校掌握垄断权力资源,有些牵涉部门利益,有些涉及权力寻租,导致驾考过程潜规则横行:教练打骂学员、吃拿卡要,不懂的学员要么故意押后安排车辆练车,要么难以通过考试,相反那些和教练搞好关系的人哪怕没有认真学习,也可以轻松过关,车考试场成为权力滥用的腐败场,驾考制度饱受诟病。

曾经有人对驾考制度说不,却遭遇铁门槛,2012年8月,南京市民小苏到南京市车管所申考驾照,却被必须先通过驾校培训为由拒之门外。自学不能直接考试,成为人们必须参加驾校培训的理由,更凸显权力垄断、驾校乱象丛生前提下的公民权利困境。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及身体条件不同,练习开车的时间、地点、频率也不同,通过驾考的时间和途径也可大不相同。比如在新西兰:上驾校不是必须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上驾校还是自学,充分尊重公民的选择权,现在我国驾考改革,将放开驾考必须参加驾校培训的狭窄通道,释放出锐意改革的积极信号。

我们看到,此次驾考改革针对当前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待不相适应的情况,听取民意,组织调研论证,顺应了人民群众期盼,是转变政府职能、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整合社会资源,简政放权、反腐倡廉的惠民之举。

驾照“自学自考”目前最大的质疑便是如何控制驾照质量,杜绝马路杀手借自学自考产生。其实,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已经给出镜鉴。还是以新西兰为例,如果参加被国家认可的驾校培训课,取得驾照的时间可以缩短为25岁以上者9个月、而不参加驾校培训的话,25岁以上者需要12个月才能拿到正式驾照。与笔试相比,新西兰的路面考试比较难,以测试驾车员的视野和安全意识为主,如果没有几个月的实际路上驾驶训练的经验,一般很难通过考试。宽进严出是所有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制定的规矩,也是维护公共安全的必要措施。

因此,参加驾校学习也好,自学自考也罢,关键在于制定科学、高效、严格的驾考制度,并利用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确保制度公平公正地落实及执行。一方面要加强对驾校的严格监管,一旦发现驾校违规操作,或学员违章事件多,要严厉追究驾校的连带责任,情节严重者取缔办学资格,另一方面出台详尽、严谨的“自学自考”细则,明确自学过程、考试资格、上路行驶及考试标准,让“自学自考”真正发挥驾考的正能量而非投机取巧的捷径,维护公民选择权利和保障公共安全共举,如此才能在便民利民、服务民生的基础之上,切实保证驾照的含金量,,从而提升公共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公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