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调好心态用“三个习惯”驱庸治懒(2)

四川:调好心态用“三个习惯”驱庸治懒(2)

摘要:清廉和谐的生活环境,会让一些习惯于“烟酒烟酒”的干部有“为官不易、为官不爽”的错觉。要做到为官有为,离不开良好的心态,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这里面实际上存在辩证法,只有官员真的“为官不易”,才能回归“公仆本位”。

习惯了被监督,是最有力的拒绝诱惑。古人讲:“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与古人相比,各级干部应有更清醒的认识,主动练就拒腐防变的金刚之身,阻断各类诱惑侵袭。意识先行,才能习惯于被监督。有些落马官员,原本想做焦裕禄,后来却背离人民,与权力失监不无关系。有的官员常说“为官不易”,这反映出他们还心存幻想仍可在失监状态下工作;依然还唠叨着“干部做到我这个级别,就没有监督了”的陈词滥调;权力观继续错位,抱着“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其实,有了监督,才能防止越“雷池”半步,才能阻止私欲膨胀去踩“红线”。

习惯了沿着法治的轨道用权,才能让用权不致“脱轨”。法令行则国治,治令弛则国乱。当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时,一个人才能蹄疾步稳;反之,当权力偏离法治的轨道,以权谋私、以权治事、以权压人的情况就会发生。譬如,有的不注重权力公开,搞暗箱操作;有的不依法照章办事,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搞长官意志,弄出“拍脑袋工程”,最后造成巨额损失……究其根源,还是未荡涤大脑中的“人治思维、权力思维”。“三个习惯”之间有着内在关联。清新风气是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的良性土壤,全程、动态、细密的监督,是让权力进入法治轨道的重要保障。法律对于权力的约束虽然具有强制力,但要得到执行仅靠自觉还不行,还要靠纵深推进、刚性制约,靠清新的官场新风长期熏陶。只有充分运用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式,才能给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戴上“紧箍咒”,才能避免权力运行中的越线离轨、脱纲离谱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