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政策取向(3)

北京: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政策取向(3)

摘要:在当前“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之下,经济增速并非越高越好。只要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和效益有所提升,矛盾和风险进一步化解,民生继续得到改善,那么即使增速相对低一些,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理解,所谓新常态,除了增速换挡和回落之外,至少还要包括两点:一是过去粗放增长模式下所积累的结构矛盾和财政金融风险要得到一定程度地化解,二是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模式基本确立。只有在那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才能说有了一个比较稳定和稳固的基础,才能说达到了新的平衡。因此,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经济基本稳定、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

一是要通过改革,释放中国本来所拥有的但却被体制弊端所抑制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如,虽然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等前沿国家,但由于政府管制过多、竞争不充分,致使中国在资金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远高于美国。如果计算综合成本,中国在不少制造业领域成本反而高于美国。这是导致近年来不少美国企业回归,甚至不少中国企业选择到美国设立分厂的重要原因。

二是要通过改革,释放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实际上现阶段中国依然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空间。想象一下,只要将现在城市的地下管网改造一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资?只要将现在的农房按最基本的抗震标准改造一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资?只要使中国广大的农村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包括基本的硬化道路、垃圾处理设施等,需要多大规模的投资?等等。可以列举的领域还有不少。而且,目前支撑这些投资的产能要么充足,要么过剩。然而问题在于,与先前的投资相比,这些领域的投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们大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都不是可以直接商业化的投资。如何通过财政、金融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从而充分释放国内投资需求空间,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改革挑战。

最后,还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新的增长动力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讲要靠创新,而适宜的创新环境要靠政府来营造。中国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教育基础扎实,具有巨大的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科研立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弊端,严重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潜力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快这些领域改革,尽快构建起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社会环境,为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动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