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如烹小鲜

摘要:“烹小鲜”,要拿捏分寸,掌握火候。“治大国”也是如此,方针政策的出台也要掌握好火候,凡事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因为政策落后固然会带来被动,政策超前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治国之策,贵在顺势而为,恰到好处,合于“火候”的政策,不仅能争取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把震动和副作用降到最低,而且能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效。

《道德经》第六十章云,一次,伊尹见商汤询问饭菜的事,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和伊尹彻夜长谈,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日渐壮大,走上富强之路。

以史为鉴,今日治国仍须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唐玄宗注曰:“烹小鲜者,不可挠,挠则鱼烂矣。”挠,即搅动翻转,“小鲜”很嫩,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治理大国也是同理,不能来回折腾,要相对稳定,即所谓“政贵有恒”。(《尚书•毕命》)最忌讳“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因而,看准的路子,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成熟可行的政策,要不打折扣地贯彻;不能因有不同意见就朝令夕改,不能小遇挫折就更弦易辙,更不能没事找事,人为制造矛盾闹内讧,翻烧饼。在今天,不折腾,就是不要开历史倒车,不要对改革开放三心二意,不要动摇稳定大局,不要忽冷忽热,大起大落。

“烹小鲜”,要拿捏分寸,掌握火候。“治大国”也是如此,方针政策的出台也要掌握好火候,凡事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因为政策落后固然会带来被动,政策超前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武侯祠有幅名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说,治国理政,一定要审时度势,相机而为,不拘泥守旧,也不冒险急进,除了有好的动机外,还要把握好分寸与度,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治国之策,贵在顺势而为,恰到好处,合于“火候”的政策,不仅能争取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把震动和副作用降到最低,而且能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效。

“烹小鲜”,少不了油盐酱醋等作料,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有一定之规。“治大国”亦是同样,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治大国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应该先抓主要矛盾,抓事关全局的大事,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先雪里送炭,后锦上添花,这样,才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支持,寻求到“最大公约数”。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张小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