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转型期,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更为明显。但是,在多元的格局中总有一种文化和一种价值观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就是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先进文化的旗帜,走先进文化的道路,努力营造和维护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生态。也应该看到,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和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在不断侵蚀和颠覆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种污染,侵蚀到党政就影响到政治生态,侵蚀到社会就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态。这其中,政治生态对社会文化生态起主导作用,好的政风能带动好的民风和社风,弊革风清要党政机关带头、领导干部带头。要坚决整治散、懒、玩、浮、拖、推等突出问题,让全社会享受到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当然,一些地方不好的风俗文化也影响着地方的政治生态,需要革除弊端、移风易俗。
以苛律和重典整治政治生态
维护健康的政治生态,有其自身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要把政治生态治理摆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格局中进行,要提升到法治层面。“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零容忍、零懈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政治生态问题。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坚决认真处理,真正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在治标的同时,要在治本上加大力度。要按照省委书记王儒林的要求,围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推进“六权治本”,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在政治生态治理上,要辩证对待标本兼治。治好了标,便赢得了治本更充分的时间和条件;治好了本,治标就变得水到渠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调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调“一岗双责”,强调“一案三查”;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等。政治生态治理也要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性党纪和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底线,不触红线。政治生态治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成为政治生态的常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