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字上下功夫,积极引进大型金融机构。近年来,宜宾始终把“引”字作为有力抓手,不断加大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一大批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入驻宜宾,为全市金融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活力,也有力促进了全市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提高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一方面,宜宾全力加大对境内外优质银行类机构引进力度。2010年,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在宜宾设立宜宾支行,这也是中信银行成都分行首次进入市州设立的异地经营网点。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等大型银行类金融机构随后纷纷入驻宜宾,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衔接之中。截至2014年6月,入驻宜宾市的4家商业银行存贷比达70.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4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宜宾积极加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吸引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和金融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来宜宾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相关金融中介机构来宜宾设立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中银保险、华西期货、国泰君安证券、平安信托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相继入驻宜宾,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在推动各大金融机构顺利入驻的基础上,宜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三江口”城市开发与建设,加快建设现代金融街区,为引进更多、更丰富的大型金融机构提供了一流的入驻条件。
在“创”字上出实招,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创新。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宜宾十分注重在“创”字上下功夫,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积极加强融资方式创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以新兴抵押融资方式带动农村产权流转,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潜力。集体林权改革继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形成一定规模。切实增强保险业服务功能,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和试点品种,加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农村小额保险。积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银行机构结合宜宾产业实际,探索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优化信贷管理流程,扩大信贷抵质押担保物范围,积极推广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信贷产品。引导企业运用债券、中票、短融、租赁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融资工具,广泛开展直接融资,2014年上半年宜宾市实现直接融资达80.26亿元。积极加强服务体系创新,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支行、科技支行、社区银行等面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居民的专营机构。探索开展依托行业协会、农村专合组织和社会中介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模式创新。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尝试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