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格案”平冤:从个案正义到制度正义(4)

“呼格案”平冤:从个案正义到制度正义(4)

锻造一个难产“替罪羊”的铁笼子

早就具备重审条件的重大冤案,时至今天早上,已经死去多年的冤主呼格吉勒图终获无罪,迎来又一个“迟到的正义”。但这并不应该是事件的句号,当年严重错判的追责,自然会成为公众持续关注的焦点。昨晚的广东卫视社会纵横节目现场,观众强烈要求坚决追究当事法官的错判责任,而有的学者却认为,在当前法制环境下,简单追究责任人,被追究的很可能只是“替罪羊”。

“呼格案”与河北聂树斌强奸杀人案都因为“真凶归来”而峰回路转,所不同的是,聂树斌案僵持十年,最终由最高法安排进行异地复审,而“呼格案”则经过九年的拉锯,才由当地法院进行书面重审。“久拖才审”和“异地复审”,不管当地官方怎样应对质疑,都无法消除当年审判定案的司法机关和有关官员面对“翻案”的尴尬,在现有司法生态下,不乏存在“权力授意”与“被动执行”的种种复杂关系。

责任追究之难,恐怕是中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的一道高难题。轰动全国的河南赵作海冤案平反后,也涉及追责,结果被追责的官员,在当年审判赵作海案时,是坚决抵制当时上方执意要判赵作海死刑旨意的,正是他们的坚持,赵作海才没有判死刑,才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但现在却要让他们成为追责的对象,这当然是个严重的悖论。

所以,应该从体制上改革司法审判,真正让司法机关能够独立办案,杜绝任何权力对司法特别是审判的干扰,成为公众强大的共识。四中全会提出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如果不杜绝权力干扰和领导介入,权责不对等、边界不清晰,终身责任制要么是句空话,要么会制造成次生冤案。

把权力关进笼子,不能靠简单发发文件,作道义上的宣传与要求,要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权力干扰和领导介入要上升到“妨碍司法有罪”的高度。现在所说的领导过问或者介入办案就要签名,仍然会给权力强奸法律以机会。如果领导交待的与办案人员的看法不一致,办案人员究竟该怎么办?知错犯错,知法犯法自然难以避免。如果没有外界干预,办案对错的责任无法外推,追责自然不难。

当然,在法治比较完备的社会,也难以完全避免权力干预司法。为了保证司法公正,他们又上一道保险,任何执法人员履行公务,你都要清楚你的行为是不违反法律的,如果明知违法而违心地办,你就一定要承当相应的责任。而执行公务时的这份清醒,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大陪审团通过表决认可。陪审团不相信,一碗水全是你的。在这个规则之下,领导就很难在违法行为中,任意左右自己下属的行动。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