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中国城镇化转型 (2)

着力推进中国城镇化转型 (2)

(三)制度创新是城镇化转型的基本保障

良好的制度和实施机制不仅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保证公民分享发展所带来福祉,减少不平等和歧视。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一直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制度创新。从城市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以后,西方城市因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开始复兴,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日益繁荣,随后,西班牙马德里、葡萄牙里斯本、荷兰阿姆斯特丹、法国巴黎等城市也相继崛起,同样也离不开商业、贸易和产权等制度的支持。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被认为是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财富的增长与公共秩序完善相统一和匹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以人的解放与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建构与创新则越来越多地扮演着推动西方国家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关键角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镇化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往往是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具备弹性、竞争活动充分的国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本身蕴含着制度变革的巨大潜能和需求,城镇化转型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不同阶层和多元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诉求和参与公共治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使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得到释放和提升,生存和发展权利在调整和变革中得到体现,将会为城镇化的健康转型提供重要保障。

(四)开放发展是城镇化转型的内在要求

尽管早期的城镇化理论认为一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国内城市人口、产业和空间的集聚。但现代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为城镇化的开放发展提供了动力。一方面,二战以来世界经济自由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产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制度障碍和政策壁垒大幅降低,使人口和产业在利润最大化驱动下在其他国家城市寻求发展机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运输通信成本大幅度降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铁路货运成本降低了一半,公路运输的成本下降了40%;1931年,纽约和伦敦之间3分钟电话费几乎高达300美元,而今只需几美分。交通运输和通讯成本的迅速下降使人口和产业的迁移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小。人口和产业可以在跨国城市之间转移,不断扩大优势要素聚集规模和质量,并从专业化生产中获取规模递增的经济收益,形成和发展了全球城市价值链。在这一条件下,每一个国家的每一座城市都成为了全球城市网络的一个节点,一国城镇化的发展也不得不同其他国家的城市联系起来。同时,从发展趋势上看,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决定全球化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贸易自由化等根本性因素没有发生改变,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城镇化的转型,就要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城镇化整体发展趋势密切结合,不断参与到全球城市价值链并获得必要技术能力和服务支持,主动参与全球城市的治理,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价值创造,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