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岁末,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亚洲航空公司QZ8501航班在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途中失联,机上载有162人,下落不明。
毋庸置疑,2014年成了世界民航业“多事之秋”的一年。一年中,世界空难和事故多达30起左右,超过1000人遭遇致命劫难,其中包括马航MH370、MH17航班在内的6起民航事故和空难共导致700余人丧生。
难道今年的航空旅行变得比以往更加不安全了吗?
盘点历史上的重大空难以及上述6起致命空难,原因可谓各不相同,人为失误、机械故障、软件失灵、天气异常、恐怖袭击等等,不一而足。今年马航接连发生两起空难事故,一个迄今无从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飞机残骸和机上人员葬身何处;一个到现在都无法确信谁应该对飞机坠毁负责。接二连三的航空事故难免让人对航空旅行的安全状况心存疑虑。
客观地说,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十年航空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一个大的趋势,即航空安全总体上在不断改善,并且这是发生在航空运输业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的。从百万架次民航重大事故率来看,近年来世界平均水平一般为0.5上下,中国为0.1上下。民航安全的改善得益于航空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统计数据看,飞机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尽管如此,2014年民航安全领域“多事之秋”仍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空难表明,航空安全仍然存在不少漏洞、短板,如何进一步预防空难事故、提高空难搜救效率,是各界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民航业有一个好的传统,针对每一起空难和事故,都要尽量查明真相,还原事故缘由,以期改进技术、管理。当然,民航安全不仅仅是民航业一个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