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的破题之道(8)

创新中国的破题之道(8)

良好的研究体系与严格的研究项目评价和研究成果鉴定程序密不可分

这是一项有难度但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如Lane(2009,第1274页)所发现的,“科学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并不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会产生复杂多样的结果,并存在着相当长的时滞……创新是非线性的,因为创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不可避免地相互交织在一起”。学术界需要在这方面采取措施,特别是提高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学术道德,制定针对剽窃的严厉惩罚措施,以及加强评审程序的独立性和质量。但是政府也要提供一些准则,用不同的方法促进高风险研究,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开拓者和新创新者奖,能源署的ARPA-E计划等,这将有助于实现新的突破。应当对此类研究项目转化为分支学科的潜力进行评估。此外,在中国,对研发的管理和评估需要政府机构进行大量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战略。

中国的创新能力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形成了诸多政策。放眼未来,政府对于创新的关注将有增无减,决策节奏只会加快,而经济成就将更多地取决于政策干预的质量和实效性。如果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参照,那么这些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政策将包含税收、财政、金融和监管等工具。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