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拼的”这个网络流行语,表达的是非常努力、很了不起的意思。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引用,成了时下热门词汇。如果要描摹辽宁各级干部在过去一年的总体形象,非“拼搏”二字莫属。
2014年对于辽宁而言,是365个日夜的执著和奋斗,是“东北再振兴”的迎难而进、闯关夺隘的气魄与成效。从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 “大逻辑”,从正风肃纪的 “自我净化”到反腐败的“打虎拍蝇”,变化在点点滴滴中积聚,变革在攻坚克难中推进。
形势逼人,不拼确实不行。十年振兴,辽宁取得了重大成就,一些深层次矛盾仍未根本消除。比如,改革深度不够,创新活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央企与地方经济融合程度不深,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历史包袱沉重。特别是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经济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否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是摆在各级干部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就是因为我们拼了,2014年辽宁才能在艰难曲折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积蓄了不可逆转的振兴大势。在全省发展一线,加班加点成为许多干部的工作常态,在他们夙兴夜寐的无私奉献和身先士卒的带动下,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从优化结构到提质增效,从社会保障到环境改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成效显著。譬如“东北振兴央企辽宁行”、“东北振兴知名企业辽宁行”等活动中,全省各市主要领导带头跑项目,本溪市主动叩响十多家重点央企的大门,广泛寻求合作机会;与10家央企成功对接的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力争项目平稳落地。
2015年是新一轮振兴关键之年,仍需拼字当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啃硬骨头需要更大的担当与智慧。各级领导干部敢担当、勇拼搏的体现,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变化”,切实把现阶段作为调整结构、积蓄后劲的有利契机,切实把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发展定力和战术上的底线思维、主动作为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步伐,努力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新的一年里紧紧抓住机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推动辽宁实现再振兴的梦想,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实现新一轮振兴,与时间的竞争、与问题的对抗、与自己的较量,注定是一场艰难而又伟大的征程。振奋精神、焕发斗志,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就一定能够穿越激流险滩抵达胜利彼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