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好正是扬帆时(2)

风好正是扬帆时(2)

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理想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深刻把握和坚定信心;体现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坚持这样的理论自信,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其理想信念。

在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这两个基础工程不放松。大学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程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读书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在很多高校的学生中间,已经存在不少“品读马列经典”、“毛泽东思想读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类似的读书团体。比如在陕西师范大学就有坚持了28年的“马列理论读书社”,现在,这个读书社已发展成为拥有数千名学生、260多个学习小组的团体,该社成员中有300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00多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这些读书团体通常还聘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定期进行辅导讲座,指导理论社团的学习实践。信仰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树立起来的信仰才具有坚定性、持久性。读书社成员通过理论学习,通过实践,通过思考,把学习理论同坚定理想信念和培养爱国情感、回报国家结合起来,逐渐建立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忠诚。这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书育人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学生的一个表现。开展社会实践,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高校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

浪涌恰逢弄潮儿,风好正是扬帆时。大学文化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崇高理想信念树立的精神土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生活中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回归和坚守大学育人之道,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高校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