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改革开放的贡献与中国未来蓝图的勾略(3)

论毛泽东对改革开放的贡献与中国未来蓝图的勾略(3)

摘要:人们大多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的事情,其实,改革开放的思想与实践几乎伴随了毛泽东一生。革命是改革的特殊形态,开放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立党理论基础的政党,革命性和开放性是其主要特征和先进性的根本依据与不竭动力。1921年至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战争为中心独立解放的30年,也是不断改革创新的30年。建国后,面对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万事都得以改革来开道。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和建设的重大

  三、新中国从一诞生就重视开放门户 

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开放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两厢情愿”的事,一厢情愿是不行的。我们要开放,敌人要封锁,就开放不成。比如上海,“解放以后本来是开放的,现在却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15)

新中国一成立,毛泽东就说:“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既是开放思想的通俗解说,又明确表达了“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坚决态度。

在美国实行“对华贸易制裁”,蒋介石的海军封锁大陆港口,禁止向中国输出各种战略物资(仅1949年到1955年就先后有16个国家的200多艘商船遭到蒋介石海军的拦截)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只能是面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决定与中国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亲赴苏联与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还签订了苏联贷款帮助中国建设的协议。后来,苏联又援建中国156个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毛泽东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16)“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17)

“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总结建国后几年的实践经验和苏东1956年前后发生变化的教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8)并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突出地强调了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一贯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优秀品质的又一体现。

毛泽东主张区别对待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国家,他说:“巩固同苏联的团结,巩固同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同时也要巩固和发展同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团结。“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并且争取同那些国家和平共处,做些生意,制止可能发生的战争,但是决不可以对他们怀抱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20)要“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21)

毛泽东以伟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主张无私地支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仅1971—1973年,中国对越南的援助金额就达近90亿元人民币。对朝鲜、阿尔巴尼亚和巴基斯坦,中国都提供了大量的无偿援助。这些援助,促进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和贸易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1971年10月,在主要由亚、非、拉友好国家的支持下,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在建国初期,中国同苏联和其他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23个国家建交;1956年到1965年,又与亚、非、拉国家以及法国和南斯拉夫等24个国家建交;1966年至1976年,又与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的64个国家建交。从新中国建立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11个,这无疑是打破封锁、扩大开放的丰硕成果。

毛泽东重视全面发展对外贸易关系,早在1958年他就提出了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只能起辅助作用,主要靠国内市场”(22)的指导思想。2008年以后,面对国际经济危机困局,中国一再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投资、出口为主的发展模式为扩大内需、内涵式发展的模式,从而验证了毛泽东先见的英明。

毛泽东说: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23)“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24)对外贸易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平等互利,互通有无”。(25)在毛泽东对外贸易理论和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的外贸工作逐步冲破了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到1973年底,中国同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在25个国家举办了贸易展览会,与世界550个港口开展了贸易往来,并参加了国际博览会。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十分重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填补国内空白,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从1950年到1976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中生产资料的进口占80%多。1972年前后,经毛泽东批准,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引进26套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大轧机、大化肥、石油化工、大电站以及汽轮机、燃气轮机和电讯、综合采煤机组等项目设备,总计43亿美元。从1970年到1975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45.9亿美元增加到1475亿美元,五年间增加32倍。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