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国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的30年,为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至1978年,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政治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的3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准备与起步期,它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钢铁产量为15.8万吨,煤炭0.32亿吨,粮食1.132亿吨,棉花44.4万担,石油12万吨,生产技术方面也很落后。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6)建国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的30年,不是只讲政治,不要或不重视发展生产和经济律设,而是以政治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1949年至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从466亿元增长到3624.1亿元,增长6.77倍”,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年均递增率达6.8%。(27)从1952年到1976年的25年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倍;中国的工业产值以平均每年11.2%的高速度增长,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均增长率是4.6%;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8%;“文革”10年间,工业生产仍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是8.5%。(28)在这个高速工业化的过程中,1952年到1976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3178万吨,煤炭从6600万吨增长到61800万吨,水泥从300万吨增长到6500万吨,木材从1100万吨增长到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度增长到2500亿度,原油从12万吨增长到10400万吨,化肥从3.9万吨增长到869.3万吨;中国已经能成批地生产喷气式飞机、拖拉机、火车机车和远洋海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70年人造卫星上天,1976年氢弹试验成功;中国还成功地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成为继美、苏之后独立自主地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农业合作化运动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农业“八字宪法”(29)等生产经验得以总结和推广,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30477万吨,增长1.69倍;棉花产量从1952年的130.4万担增加到1978年的216.7万担,年均增长1.97%。马克·塞尔顿说:“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粮食用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50%的人口手中。”(30)
1952年,工业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到1975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2%,农业则只占28%,产业结构大为改善。正是在毛泽东时代,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这些经济建设成果的取得,还有两个重要的背景和情况:其一,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后,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外援和借贷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进行建设的,并且在1968年就全部还清了公债,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其二,当时的经济发展尽管一度有“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但时间很短,并且,在国家的统计指标中是没有泡沫和虚假现象的,更没有后来几十年改革开放中与GDP增长百分之八九相伴而生的百分之三、四十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大量的资源浪费、豆腐渣工程、腐败成本等。
在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和对贫困人员的生活保障方面,美国人莫里斯·迈斯纳评价毛泽东时代: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在多数关键性的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上,中国不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国家强,而且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倍于中国的中等收入国家也要强;中国人由大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状况变成了大部分人识字,在农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学教育,在城市几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乡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得到了贯彻:禁止童工,还在农村实施了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最著名的是对最穷困者的食品、衣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的工人享有工作保障以及福利待遇。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促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增长,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平均65岁。(31)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奋发图强,和世界人民一道为消灭压迫和剥削而斗争,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艰苦奋斗和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高科技进军,跨入世界航天与核大国行列,阶段性地实现了“要美就我,我不就美。最后一定要美国服从我们”的壮志,在世界上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台湾学者李敖认为,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毛泽东时代的不足30年,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伟大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实行的是赶超战略,即瞄准西方先进的工业水平,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到毛泽东去世前夕,几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国都有了。地上有汽车、火车和轮船,天上有喷气式飞机,卫星、导弹、原子弹样样俱全。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很快陷入困境后,中国却仍在高速前进,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制造业,几乎什么都能够制造。而中国的工业化基础正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毛泽东及其战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