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7)

摘要: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作为党的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革命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道路的关节点。时值遵义会议80周年之际,回顾其伟大意义,同时寻找其规律,对指导当下的改革和法治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为帮助广大网友深入学习领会遵义会议的历史和意义, 宣讲家网站特别邀请到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与大家共同分享他的学习体会。

今天,这也是一个现实大问题,我们讲今天的路径选择问题,我们看左右之争,左右争执争的什么,还不就是一个路径问题吗?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来,政治体制改革两个不走,一个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再一个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走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决断是非常正确的。最好的未必是适应自己的,只有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个人认为我们也不一定非要通过批判西方的那个制度模式来证明自己正确,西方有西方的道路,我们有自己的道路,任何的道路都有他长期的文化基础、人文基础,脱离开文化基础、人文基础,那可能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在别人的那里是好的,到你这就不一定是好的,所以为什么最好的未必是适应自己的,只有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呢,道理就在这里。

美国霸权,他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变成了文化自负;他的文化传统,他的帝国生成,他的制度设计是与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文化,特殊的传统有关系的,你把这个放到另一种文化,拿到伊拉克、阿富汗等等一些西亚北非国家搞颜色革命,他初衷或许没有那么坏,但是他忘记了你这种是适合你的,你复制到别的地方去就可能造成灾难,这个也是美国花了很大的代价,人力物力财力,死了很多人。结果到哪里哪里乱,哪里付出更大的代价,说明什么,不能说就是坏人,美国就是坏,但美国确实理念有问题。文化必须并行,宽容各种文化多种价值观的存在,所以我说这一点美国是需要检讨的。

反过来还要强调我们的道路问题选择,为什么两个都不能走,两个是都实践过不行的,封闭僵化的老路,过去走的那个僵化的计划经济,实际证明不行啊,不是没探索过,西方再没有试过吗,满清最后也是派出宪政考察团跑到欧美,他也希望能够带回来改变中国,结果不又败了吗,这印证一个道理,别人的可以借鉴,人类共有的文明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复制是不可能的。我们面对西方国家一个最大的特点在哪里呢,我想制度特点就是,一个是政府的资源调解力,一个是小政府大社会,一个大政府小社会。西方的制度设计当然与那个几个思想家有关系,比如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看不见的手,经济让他自己自由调解。那卢梭的契约关系,公权私权关系,洛克三权分立。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