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重塑了政治集团的斗争模式。网络空间军事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作战领域。习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应对网络空间军事威胁已经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也应该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重要内容,必须将中国军事智库作为“谋长远、定国运、零基础”的网络强国战略工程,构建“重规划、讲科学、善博弈”的网络智库研究格局,形成“独立性、差别化、正能量”的智库运行制度模式,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凝聚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智慧力量。
网络社会正快速发展,呈现出交叉融合的两条主线,一个是物联网带来的互联壹世界,一个是大数据引领的人类云生活。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堆积、思想碰撞的人类新纪元,国家政权如何在网络化的国际环境中科学决策和准确博弈,成为“生存还是毁灭”的莎士比亚式命题。2014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中国智库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紧落实。国家以落实决策咨询制度来应对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以新型智库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智库建设的战略视角和重要地位。对于智库建设其中还隐含了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国家安全,这是“养肥还是长壮”的民族选择。尤其是美国成立网络空间司令部,大幅扩编133支全球作战的网络战部队,甚至公开网络空间联合作战条令之后,我们更需要把应对网络空间军事化趋势全盘纳入到智库建设当中,才能够保持中国军事智库的正确定位和使命担当。
一、明危则警、知耻后用:网络空间的中国军事智库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作为“谋长远、定国运、零基础”的战略工程,地位作用相当于“航海舵手的灯塔”
明代《子汇》曾言:“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这是封建社会理想化的圣人政治,即以一智求一治,国家遇明帝则兴,逢昏君则殇。知识的贫乏和信息的闭塞是延续寡头统治的基础,能够决策咨询的是极少数的、深得宠信的智囊。随着人类社会的知识持续积累、科技不断进步,尤其是网络空间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使得智囊人士组合成专业智库,成为政府决策的咨询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了网络安全威胁的重灾区、病毒攻击的试验场、意识渗透的策源地,安全状况相当堪忧,小险频发、大危在蓄,战略对手一直精心准备着致命一击。而目前“九龙治水、军地各路”的发展现状强烈要求加强中国军事智库建设,使之能够站在战争威胁的鸟瞰视角,以国家安全为准绳,重新梳理和有效改进网络建设,强化网络对抗综合能力,打下和平崛起的博弈基础,给在信息汪洋中奋勇前行的中国执政党,点亮一盏远方的灯塔。
第一,文化竞争的长期博弈取决于智库对决。文化是最终竞争力,源自企业竞争成败的得失标准,后来成为了国际社会对国家博弈的普遍共识。网络战不以钢铁武装正面对决而角力,却以数据软件掳心瘫能而控制,博弈正是网络空间的基本行为特征。网络空间建设内容包括网络基础、核心硬件、软件科学、全球资源、管理模式、网民素质和环境营造等诸多文化因素。越是复杂结构,越是需要科学建模,越是需要智慧参与。相对于体现政治生态的政府,集中民族智慧的智库,则更能够全面反映国家博弈中的态势感知、持续设计和准确发力,是网络空间最直接的对决力量。一是预测性,即及时地预警危险和预知良机。与生活在权力阁楼中受限的决策者不同,智库是生活在民间的,能够更加快速地了解网络空间的情况变化,形成丰厚的信息储备和甄别基础,对未来发展提出可信预测,对安全风险作出及时预警;二是长远性,即正确道路指向和持续能力积累。不同于国家普选、政党换届、领导人更替等决策者的角色改变,智库在长期博弈过程中保持着一贯作风和经验继承,这对于其向新决策者提供中立性的建议咨询是很有裨益的;三是准确性,即整体发展设计和适时行为调整。和决策机构的部门管理模式不同,每个智库在建立之初就有了很精细的术业分工和交流机制,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相对准确的科学结论,这对于决策者综合多种意见,择优去劣、兼顾百家地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