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2)

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2)

二、生态哲学是生态文明的时代精神

西方现代性思想在批判古代神秘主义和专制政治思想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实践中也带来了“人的解放”、物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政治的民主化。但西方现代性思想也包含致命的错误:

其一,机械论或物理主义自然观,宣称自然中的万物(包括人类心智)都是物理的事物,即万物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实体(如基本粒子、场、物质或反物质等等),大自然这本“巨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或是用算法语言写就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计算系统!”

其二,独断理性主义,认为人类凭其理性可日益穷尽对自然的认识,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日益接近完全破译用数学语言或算法语言写就的自然奥秘。所有的人类知识都可以奠定于用数学语言表述的物理学之上。

其三,科技万能论,宣称知识就是力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技术的力量也日益强大,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类将越来越能随心所欲地制造物品、控制环境和征服自然。

其四,事实与价值的二分,主流现代性哲学宣称,事实与价值、自然科学和伦理学、自然秩序与人间秩序是截然不同的,不可用事实陈述去支持或反驳价值“判断”。

其五,个体主义,认为个体优先于集体或整体,或独立于集体或整体,个人权利优先于个人对集体或社会的责任。

其六,物质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就在于创造、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社会改善的根本标志就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是个人合理、合法的权利,人类应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其七,经济主义,认为人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动物,人所追求的一切价值都可以数量化,从而可用货币统一度量。

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引之下而建构起来的。正因为多数人认为这些思想是正确的,所以西方民主框架下的社会制度激励人人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激励人们积极从事科技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励人们尽可能高效率地生产物质财富,简言之,激励所有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恰是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过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系统的过度破坏和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如湿地、森林、荒野等)的过度侵占,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如今有人认为,有了进一步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例如,有了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有了“谁污染谁付费”的制度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制度,就可以一如既往甚至变本加厉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就不会再有“大量废弃”了。但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天真想法,是新版的“科技万能论”。

要遏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必须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必须改变激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改变激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政治、经济制度,就必须纠正现代性思想的上述致命错误。

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思想原则只能通过对现代性思想之致命错误的反省和批判而得以阐述,我们不妨称其为生态主义思想原则。其基本内容如下:

其一,大自然是具有创造性的(普利高津语)。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是永远隐藏无穷奥秘的,如赫拉克里特所言,大自然喜欢隐藏自己,人在自然中如“鱼在水中”,人类生存永远依赖于自然的养育。

其二,科学之所知相对于自然所隐藏的奥秘永远只是沧海一粟。科学可指示人类改造环境、制造物品,数学是人类整理经验和预测未来的有力工具,但以数学语言表述的科学绝不可能日益穷尽自然的全部奥秘,作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或自然之总体秩序根本不可能成为科学认知的对象,无论科学如何进步,人类之所知相对于自然所隐藏的奥秘,都只是沧海一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