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为之一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时代走向和恢宏气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发展中华文化。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为中国共产党人所掌握,并为中国人民所认同,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就是我们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既不是词汇概念上的诠释注解,也不是形式和话语上的简单模拟,而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使二者互为作用、互相促进,真正在文化精神上融为一体。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理论和实践的中国化,也是文化的中国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的很多重要内容,比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一致。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在于我们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一致。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在把脉中国现实、关照中国文化、回答时代课题、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走出来的,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是中国道路的理论总结,也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反思,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气质,凝结着当代中国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新成果,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理论优势,具有强大的真理的力量和道义的力量,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寻到的唯一正确道路。未来中国的发展,必然越来越依赖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活力,需要更加自觉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之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脱离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都不会有正确的认识,更不会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