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3)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三、提升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就是要把制度建设和价值观培育内在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定向导航作用。价值体系是国家治理之基,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方向。国家治理体系既包括制度层面,也包括价值层面。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既包括制度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包括价值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制度层面,缺少价值层面,就不是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国家治理能力也包括制度执行力和精神凝聚力,只有制度缺少精神不行,因为价值认同是制度执行的基础。一个好的国家治理,既要讲制度安排,又要讲精神力量,既要严格执行法律,又要善于道德教化。我国历史上强调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形成了中国传统治理的文化思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与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内在统一起来,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有制度自信也要有文化自觉。随着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和涉险滩的深水区,亟需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制度取向、制度整合、制度评价、制度修正等方面发挥定向导航、凝心聚力、评价判断、调节规范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着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注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之中。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渗透到国家权力运行各个层面之中,全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增进人民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行业规章制度、社会行为准则、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基本遵循,发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人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建设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人人崇善向上,人人见贤思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顶天”、国家治理体系“立地”,制度与文化融为一体。

以文化之力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格精神。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领导干部应始终坚持把党性锻炼与人格修养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自觉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以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立身行事,引领世道人心。自觉涵养为政以德的政治品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明大义、悟深远、抵诱惑、有定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权力、对待名利、对待群众,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彰显党性光辉。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仰、志存高远,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性和信仰的科学性,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发扬夙夜在公的实干精神,刚健笃行,身体力行,勇于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埋头苦干,以钉钉子精神谋改革、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