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使命和责任的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使命和责任的定位

摘要:使命和责任定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的首要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使命和责任可以定位于“一圈一极一体两区”。

使命和责任定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的首要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使命和责任可以定位于“一圈一极一体两区”。

(一)世界一流的国家首都圈。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10年内还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作为高收入大国多功能中心的首都与其周围地区组成的首都圈通常是具有全球一流影响和水平的。北京是比较典型的多功能中心型首都,加之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目标,面向未来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首都圈,无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使命和责任。

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首都圈,一要在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下决心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交通、行政功能为先导,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方式,调整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同时,将天津建成全国高技术产业基地,提升天津北方经济增长极以及综合交通、金融市场和物流贸易中枢的功能;提升河北教科文卫功能和商贸物流业基地功能,强化河北首都圈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功能,实现河北产业升级和绿色崛起;二要巩固提高北京、天津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强化石家庄、唐山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把沧州、邯郸建设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城市,把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邢台、衡水建设成为专业化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先导培育各具特色的都市圈,形成多中心多圈层均衡发展格局;三要加强多中心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实现从单中心放射型向多中心网络型交通布局的转变;四要以“燕山-太行山、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为基本,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为方向,着力推进区域生活水平均等化;五要建立健全区域共同价值观、共同市场。

(二)国家空间经济协同发展极。打造国家空间协同发展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又一重要战略使命和责任。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空间经济发展形成了国内国际空间新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主要结合部之一,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中心地,也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区,是实现新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重要引擎。其次,协调东中西、平衡南北方是国家经济空间协同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中心,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核心区,是有效协调东中西、特别是平衡南北方的中心地。

打造国家空间协同发展极,一要以自由港为远景目标加快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适时将试验区优惠政策向京津冀其他重点功能区延伸;二要按照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原则和要求,加快发展世界性总部经济;三要将河北曹妃甸新区、正定新区、沧州渤海新区提升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黄(骅港)石(家庄)新(疆)欧通道,着力引导人口和经济功能向渤海滨海地区和冀中南转移,建设“一轴两纵两横”空间经济轴线格局。“一轴”即京津发展主轴,“两纵”即京石邯发展纵向次轴、京唐秦发展横向次轴,“两横”即渤海滨海发展纵向次轴和石沧黄发展横向次轴。

(三)国家创新中心区域共同体。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家核心战略。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京津冀地区创新潜力和优势,支撑和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当打破条块分割,营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区域共同体。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区域共同体,一要进一步打破科技市场的条块分割,探索建立技术市场监管的区域标准和制度,建立健全开放、自由、有效的科技共同市场;二要围绕产业链(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科技园区和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和壮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着力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建立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制度;三要设立国家教育区域协同改革示范区,加快研究型、教学型、职业型现代高等院校制度的分类改革,建立健全区域共同高考招生圈,形成开放、统一、均等、充满活力的区域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