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的“两会”交集

京津冀的“两会”交集

摘要:在1月的前后脚,河北、北京和天津先后召开“两会”。一个京津冀,各自表述,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交集是一定的。

在1月的前后脚,河北、北京和天津先后召开“两会”。一个京津冀,各自表述,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交集是一定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是关键。在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京津冀居于2015年任务之首。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是北京的刚性任务。交通、环保和产业对接,要成为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

在京津冀的朋友圈里面,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北京都是“老大”。北京不主动,协同发展就是原地踏步。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北京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很上心,条分缕析,大事小情,均有涉及。基本上,北京在京津冀上的地方设计,拿得出手。

这种“有舍有得”的精神也体现在“两会”的讨论中,比如新机场的布局向河北倾斜,比如市长表态“污染企业就地关掉,一个都不转(移)”,以及“对于外迁企业的纳税,北京不吃独食”。

河北更是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做重中之重。在河北政府工作报告里,跟北京“对表”,也要实施“三个率先突破”。在交通、生态和产业对接等重大项目上,说辞基本一致。当然,冬奥会的申办,是最看得见的京冀交集。惟一的不同是,河北提出协商京津建立生态横向补偿制度。涉及到利益格局,北京和天津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惟有待到国家版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出台,才能总揽全局。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京津冀三地都提到了创新共同体。对于北京的创新资源,天津和河北都是“固所愿也,非敢请耳”。津冀在创新论述中,均表示要深化与北京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关村的合作。中关村在津冀两地都有合作园区,天津希望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河北则着重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

在京津冀大三角关系中,北京和河北的角色非常清晰,前者是瘦身健体,后者是被成人之美。天津居其中,定位不易。这也体现在天津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未单列成章,而是散落在其他主题的文字表述里。

在去年底,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被国务院批复,这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亦强调,要以自贸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但自贸区不是天津在京津冀里另起炉灶,这一点在天津政府工作报告里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自贸区要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显然,天津自贸区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的。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和产业集聚,身后的京津冀市场腹地,都将使得自贸区成为京津冀的另一个引擎,加快该区域的开放。天津做好自贸区,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推力,形成京津竞合格局的再平衡,也有利于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双城记”。可以说,自贸区就是天津在京津冀中的定位。

北京瘦身,河北吃饱,天津主打自贸区,万事俱备,只欠国家总规的东风。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