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准确理解“新常态” 提振中国发展自信心(5)

全面准确理解“新常态” 提振中国发展自信心(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

刘震:我想谈谈“新常态”下财政支出改革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以财政支出总量扩张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面对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积极财政政策使我国经济在极端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实现了平稳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自主调整和逐步回归理性,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的态势不再是常态,财政收入的增速随之放缓。在财政收入趋紧的约束下,以大规模的财政总量扩张政策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无法持续,必须寻求改革。但我不同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的“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我认为我国的财政支出不是规模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在合理的支出结构下,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是过大而是过小。在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的当下,财政支出改革无疑对于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我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降低经济建设支出占比,解决财政“越位”问题。由于唯经济增长目标的考核导向,一段时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政府过多承担了本应由市场承担的功能,在资源配置中起了主导作用,造成了价格信号的扭曲。同时,根据实证检验结论可知,经济建设支出占比过高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因此,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首先要切实降低经济建设支出占比,解决财政“越位”问题,将政府对经济作用更多发挥在宏观调控领域,在微观领域更加突出市场的作用。具体来说,应优化资金投向,经济建设支出要偏向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经济建设支出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生产流通环节退出,更多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变政府官员的考核激励指标,增加民生指标、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指标在官员考核激励中的权重,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提高社会文教支出占比,解决财政“缺位”问题。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我国社会文教支出目前占比较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是劳动密集型增长,要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驱动型转变,需要提高社会文教支出占比。政府在社会文教支出领域的“缺位”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应加大财政教育支出力度,突出教育支出的公共性;加强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卫生资金的支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占比,解决机构冗余问题。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部门顺利运转的基础,但其归根结底是消费性支出,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占比,解决机构冗余问题且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的顺利运转,发挥其为市场服务的功能,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内容。应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减少“越位”,提高工作效率;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部分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改变政府机构臃肿的状况;提高行政管理费用运营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是影响我国财政支出发挥作用的重要问题。应重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建立“规范、高效、安全”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变财政支出过程“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推行和完善财政公开制度,不断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完善财政支出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以及财政支出的公共决策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