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2)

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2)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从不睦发展到对抗

苏东剧变后,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选择“西向”,欧盟无疑比俄罗斯更具吸引力。冷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已经走入社会,他们并不像其父辈那样通晓俄语和对俄罗斯文化抱有好感。普京感受到了危机,因此,他把整合后苏联空间作为其第三任期的外交重点,提出在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基础上组建欧亚联盟。俄罗斯不会接受乌克兰完全摆脱自己的影响,这引起了西方对“恢复苏联”的担忧。从普京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就一直不睦,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公投入俄进一步恶化了俄美关系。

美国等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制裁俄罗斯,迫使俄罗斯让步,吐出克里米亚,停止对乌克兰东部的干涉,事实上难以奏效。普京不会放弃把俄罗斯建成“现代世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之一”的目标,不会放弃克里米亚,也不会放弃对乌克兰东部的影响。欧洲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在回潮,双方在进行实力、意志、价值观的较量,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短期内难以好转。西方制裁俄罗斯,实际上也影响了自身的经济,德国和波兰所受的影响最大。西方如何在经济与政治利益中做出选择,是缓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关键。

普京政策得到民众支持危机或成转机

2012年3月普京以63.6%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在莫斯科得票率没有过半,但在克里米亚入俄后,普京的支持率迅速攀升,获得了空前的高支持率,2014年3月末达到82.3%。尽管卢布贬值、经济下滑,普京的支持率仍居高不下,12月19—22日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有85%的俄罗斯人对普京实行的政策表示支持,63%的人对梅德韦杰夫的工作表示满意。普京仍被俄罗斯国民看成是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人。

普京的高支持率表明民众对其政策的认同,外界的压力成为俄罗斯民族奋发的动力。西方认为莫斯科“吞并”克里米亚的做法违反了国际法,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对这种说法并不在意。在俄罗斯人看来这是恢复了历史的公正,是伸张历史正义的行为,克里米亚本来就是俄罗斯的。对于西方制裁和石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卢布贬值和物价上涨,绝大多数俄罗斯人都能平静接受。

虽然俄罗斯经济遇到了困难,但比20世纪90年代情况要好得多,2014年俄罗斯小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农业整体增长近6%,俄罗斯有3000多万吨粮食可供出口。为了提振本国经济,俄罗斯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俄政府拨款支持北极地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向国家铁路、俄罗斯外贸银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提供支持。从2015年1月1日起,俄罗斯石油出口关税每吨下调107.2美元。根据2015年1月1日生效的新《反离岸法》,在俄的受控外国企业将申报未分配利润并向俄罗斯纳税。俄罗斯政府还确定了国企领导人薪酬的新条件,规定联邦国家单一制企业负责人的平均薪酬不得超过职工平均薪酬的8倍。

困扰俄罗斯经济的最大问题不是西方的制裁和油气价格的下跌,而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苏联时期留下的依靠油气和军火生存的经济结构仍然没有改变,尽管俄罗斯不断提出发展创新经济和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但进展不大,油气企业的高回报率使资本很难向其他产业流动。西方的制裁和油气价格的下跌,给俄罗斯带来了经济转型的外部动力,或许为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