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事实上不管是开设婴儿安全岛,还是关闭婴儿安全岛,究其根源是我国缺乏系统化的弃婴救助制度。按照我国现行的弃婴救助制度,只有各地福利院附带救助弃婴,但弃婴数量过多,根本救不过来。
可是,才起步不久,就出现了“关闭潮”,是因为经济压力和管理压力太大,“甚至有家长开车、坐火车不远万里,把孩子送过来”,这个说法有道理,也有说服力。可无论如何,当我们将这个充满了进步意义、人性意义、生命价值的先进做法,因为“经济困窘”,一下子就否定了,就意味着,观念进步、公共关怀等,在和财政支持的博弈中,还是“败”下阵来。
换言之,虽然我们口口声声将生命救助喊得非常响,虽然我们都知道应该承担起对无人救助婴儿的公共关怀,且口头上说说,“标榜”一下,还是不错的,甚至还能给城市的公共形象加分,但真要拿出货真价实、掷地有声的公共财政,托起公共救助的“底”,仍有政府不愿承担。特别是在有些城市根本没有开设“婴儿岛”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公共财政为其他地区无人救助的孩子“埋单”,有的政府会觉得心里不平衡。有了这种不够坚定的“救助意志”、徘徊观望的“救助心态”,出现“关闭潮”也就不稀罕了。——公共救助的情绪化、短板化,由此可见一斑。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