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

(二)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社会转型给人们的心理生活条件等造成了不少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才具有生命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心理的调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调适,是调整人们原来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结构,以适应当前的需要。具体地说,调适人们的心理,最根本的就是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们从旧有的传统观念、习俗和思维定势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树立新观念、新意识,促进人们建立全新的心理结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日趋层次化、差异化、复杂化、多样化。市场机制(其实质是利益机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日益增强。这就使人们原来对社会主义的一些认识(如平均主义、国家包就业等)被打破,如不能确立起新的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做得通。这就要面对现实,对人们的心理进行调适,让其适应这种转变,接受这种变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创新,如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人们民主、法治、人权、时效、信息市场、经营等观念,尤其是要正确处理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需要和利益是打开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奥妙之门的一把钥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精神激励就是用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化、最科学的世界观去引导、教育群众。针对当前一些人存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更是要突出加强思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要做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变调,传播科学理论不带杂音,解答各种现实问题不掺杂个人消极情绪。物质鼓励就是要用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的办法来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们把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放到全局的范围内加以考虑,脱离全局的个人利益追求,就有可能步入歧途;必须正视人们所关注的切实利益,承认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天经地义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握住物质鼓励这个切入点,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和实效性。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重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已经相当普及。尤其是网络近几年的发展相当迅猛,网民呈几何式增长。互联网的媒体功能使拥有制网权和技术优势的西方国家可以将信息通过网络实时地传输到整个世界。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便很难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大的成效。信息网络不仅是一种高技术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走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及时适应网络条件下的角色转换,不断用网络及其它科技知识丰富自己,顺应形势,在信息大潮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人们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如利用网上图书馆、网上科技馆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网络空间,收录党的基本知识及党建的理论文献,将党的声音传到网上;精选有针对性的,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各家高见、典型事例等,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关资料搬到网上,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建立对人们正面教育的信息资料库,用正确积极、健康的交通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在网上唱响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正面宣传氛围,形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或在网上开辟“网上论坛”,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直接与人们在网上交流思想,解答人们的疑问。针对个别同志的具体问题,运用电子信箱为其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对网上有害的信息则加以坚决打击,澄清重大政治问题的是非曲直,针对热点、难点、焦点、意见进行引导,并及时化解矛盾。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