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办主任解读“一号文件”:以目标价改破解农产品暴涨(2)

中农办主任解读“一号文件”:以目标价改破解农产品暴涨(2)

摘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时曾表示,当时农业发展面临“三个担忧”,即:农业农村发展势头能否持续、要素价格快速上涨、市场波动频繁如何有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将持续。

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农产品价格高企之下,已入库的农产品欲待抛售,价格居高难下,2014年下半年屡次发生的粮食拍卖流拍现象亦说明这一点。而下游加工行业“空虚”之际,低价进口农产品涌入,致使库存农产品更难售出。

陈锡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实行目标价格改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在广西等多地了解到,作为食糖主产区,广西曾热盼2015年可以在一号文件中为实行目标价格改革的品类和地区扩围。虽然如今愿望落空,但政策趋势依然透露出目标价格改革必将延伸到多品种、多地区。

对于已经实行目标价格改革的棉花,此前有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棉花种植意向下降了25.4%。对此陈锡文表示,“正是采取目标价格改革这样一种办法,实际上使得国内的棉花销售价格是在不断下降。据了解,从种植意愿来说,棉农自己愿意少种一些棉花,去生产别的市场需要的产品,这样会适当减少无效的供给,保证市场供求的平衡。”

李国祥表示,当初政府实行最低价收购和临时收储的初衷,是在丰收时避免市场价格下跌过多、农民损失过大。然而,在棉花等产品的托市收购价已经超过以按配额外税率计算的到岸税后价格的情况下,维持或提高托市收购价,收储企业和下游企业都无法承受;下调或维持托市收购价,种植户又会有意见。因此以目标价格取代过去的临时收储、最低价收购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