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女儿”背后隐藏的社会养老之痛(3)

“招聘女儿”背后隐藏的社会养老之痛(3)

2013年九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部署。前年年底,中国志愿者联合会发布《关于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书》,号召人们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心身边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而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老太招聘“女儿”,我们应该读懂这背后的情感需求,从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做起,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招聘女儿”的爱与痛

和“租赁男友”、“付费的亲情”不同,“招聘女儿”并不是明码标价的市场交易,而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社会交换。

“招聘女儿”让我们见证了“老有所养”的老人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招聘女儿”的爱与痛,只不过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一个缩影。与物质丰盈相比,精神世界的苍白则是困扰老太太的“切肤之痛”。这位并不缺乏养老保障的老太太,只是想体验做母亲的温暖和幸福。

面对丰厚的利益驱动,倘若应聘者裹挟着太多功利和算计,将“招聘女儿”作为“生财之道”的话,即使她能够通过作伪的手段骗取老太太的财产,也不能通过与老太太的交往行为获得乐趣、信任、快乐、感激等内在报酬,只能得到一场有名无实的社会交换。

“招聘女儿”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突破了被动思维,主动去改变生活现状。“招聘女儿”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公共服务在关爱边缘群体上的短板与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到经济困难的群体,对那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们,却缺乏及时、有效的支持。

“招聘女儿”是社会之痛

纵使幸福的内涵再丰富,天伦之乐始终是一块重要拼图。郑州这位老太膝下无儿无女,想通过招聘一位“女儿”体味一下做父母的幸福,其方式虽然前无古人,人伦之情却是再平实不过。在笔者看来,通过赠送房产的方式招聘“女儿”,表面上看是一个公民为了老有所依(包括精神层面的补给)而做出的个体抉择,实则从深层次折射出一个社会之痛,即如何纾解人们对老无所依的担忧。

从报道可得知,郑州这位老太有4套房产,而且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境可谓殷实,她完全有这个经济实力去招聘“女儿”为其养老,但问题是中国更多的经济条件较差却又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们,又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老有所依呢?中国老龄办曾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在空巢家庭中,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伴随着庞大的孤寡老人群体,一些人老无所依而悲剧性死亡事件偶现报端。2010年4月,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程寨村一位85岁的老人,在儿子死后不久,因无人照料活活饿死在废墟里;湖南年届七旬农民付某,更是以故意抢劫入狱解决了“两年没吃过肉”的生活困难,并暂时解决了养老问题。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