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术话语创新的能力提升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创新,重在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创新的能力。学术话语的创新能力往往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若干关系的处理密不可分。为此,要在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探索学术话语创新能力的提升之道。
1.借鉴与独创的内在衔接
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创新能力,需要妥善处理好学术研究过程中借鉴与独创的关系,既要批判地借鉴古代和国外的学术话语,更要独立地创造具有当代本土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批判地借鉴古代和国外的学术话语,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创新的重要前提。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样,都要批判地借鉴前人和他人、古代和国外理论研究的成果,只有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实现人类思想知识和学术话语的发展与创新。这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⑥“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⑦只有批判地继承,才能有所创新,只有批判地借鉴,才能有所发展。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好地实现人类知识、思想的创新发展,创造前人没有创造的学术话语,取得前人没有取得的创新理论成果。缺少了这样一个环节,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就会要么缺乏必要的学术话语支撑,难以开展严谨的科学研究,要么周而复始地从头开始,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原点;要么重复进行脑力劳动,造成科学研究的巨大浪费,阻碍科学的深度发展,要么陷于狭隘思维,枯竭思想资源,窒息思想活力,禁锢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仅要注重批判地借鉴前人和他人、古代和国外的学术话语,更要增强学术自觉、学术自信、学术自强,注重通过独创性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前人和他人、古代和国外的思想理论成果和学术话语的基础上,坚持立足社会实践,注重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重大的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思想观点、独创的理论成果和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⑧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既是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包括资产阶级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结果,更是立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独创性研究的结果。这一科学而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深邃的思想洞察力和历史预见性,因而具有广泛深远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可见,学术话语创新的能力源自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独创性研究,没有独创的学术研究活动,就不能形成深刻反映社会实践的深邃的思想见解、独特的话语体系和科学的思想体系,也难以产生广泛、深远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所以,实现借鉴和独创的内在衔接,才能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创新的能力。
2.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结合
学术话语创新能力的提升,既有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个人智慧和能力的发挥,更有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集体智慧和能力的发挥,必须把个体和集体学术研究的智慧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方式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者的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离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独立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很难形成反映社会实践和发展规律的独创的学术话语体系。因而在学术研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尊重社会科学脑力劳动的特点,尊重学者的学术风格,尊重学者的学术自由,创造学者独立自由地进行学术研究的环境和条件,使其创新学术话语的潜力、活力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