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甘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强化理论学习,从而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意识,始终坚持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领导干部要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在认识水平、领导觉悟、价值定位上进一步提升,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编者按:日前,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高校工委、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在兰州召开。会议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表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获奖作者和优秀组织单位。为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引领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本版特刊发部分获奖论文摘要。

 增强核心价值观亲和力凝聚力

  程向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社会发展步入“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不断碰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通过增强社会亲和力和凝聚力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度和社会传播效应,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了家国情怀、道德信仰、做人规范,也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亲和力是重中之重。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对价值观的认同不仅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社会亲和力、凝聚力的大释放,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久远,才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付诸行动。

社会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是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黏合剂。社会凝聚力发挥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功能,社会亲和力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亲和力强的社会,社会成员能把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对社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许多群体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社会的漠视、群体凝聚力的消解造成的。相反,富有“人情味”、亲和力的社会,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缓解公众情绪,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长久的工程,完成这一宏大社会工程,需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创新体制机制,多措并举,融社会亲和力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和社会情感的指针。

在制度顶层设计中融入社会亲和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屋建瓴,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工作导向。这就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注入社会亲和力,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要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人民创造一个爱民、亲民的政务环境,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真正公平、和谐的民生环境。

在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中渗透社会亲和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只有民顺、民富才能国安、国强。社会治理的本质在于服务,在于顺民心、解民忧,在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中彰显社会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目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优质的土壤。要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培育文明风尚中增强社会亲和力。孟子曰:“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充分揭示了亲民、善教的重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一步增强社会亲和力,以善教之策、以情感之法化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保护人民群众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人生存和发展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凝聚人心的社会力量,使人们关心社会的发展,愿意奉献自身的聪明和才智。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扶危济困、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彰显社会亲和力。道路传承梦想,价值决定方向。要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要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规范行为,将人民群众整合吸收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国梦,人是决定性因素,要努力推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教育、培训、激励和竞争等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运用行政、法律、经济、道德等综合手段,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生态意识、法制意识,为实现中国梦打好“人才基础”。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DNA,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复杂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齐心协力,既需要制度建设的融入贯穿,也需要方式方法的创新拓展,更要在生活化、人情味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社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成为民族振兴的兴国之魂。

(作者单位:兰州市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