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

二是坚持工业强县,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平台,集中培育一批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继续抓好老高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的要求,采取合作开发、以商招商、以商建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高标准、高效率建设老红山野生菌产业园区和沙桥新型工业园区,带动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关联度大的企业入驻园区,努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辐射带动有力的新型工业发展新平台,促进工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抓好茂森公司整体搬迁技改、摩尔农庄碳化技改、德源公司魔芋产品生产、华香源桉叶素精炼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产。继续依法整治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步伐,提高生产经营集中度。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和县内外金融机构合作,推进一街、罗武庄、红土坡一带无烟煤开发。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型煤、动力配煤,促进煤炭生产经营向高效利用、高附加值转变。加快礼舍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支持风能开发、太阳能设备制造等相关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以煤炭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水能、风能发电为增长点,太阳能、生物质能为补充的能源产业新格局。支持茂森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与依法取得矿产资源采矿权和探矿权公司合作,推动马街大龙塘金矿和兔街铜矿、锰矿尽快进入正常采选阶段,推进锌、石膏、铂钯等矿产资源开发,形成较大产能规模。充分利用松脂、桉叶油等非木质资源,促进林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城镇化。按照东接楚雄、西向大理、北上攀枝花、南连紫溪山风景区的规划设想,突破行政区划,拓展发展空间,超前做好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定位片区功能,发挥城投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争取在未来2—3年内,筹集6亿元以上资金投入县城公共设施建设,改善通信、供电、路网、给排水等基础条件,拉动20亿元以上的社会投资,全面带动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全力推进中国南华野生菌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认真做好龙川江上游水源地的治理与保护,积极做好城区防洪减灾及河道整治工作,带动老城区改造提升。按确定的时限和目标,集中力量重点抓好楚南经济带南华片区,工业园区老红山片区、沙桥片区,小箐河中型水库,天申堂风电场等项目争取工作。做实做细储备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州项目库。积极搭建招商载体和平台,以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领域为重点,努力引进和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强、后劲足、效益好的项目。形成多项目支撑、多片区并进的建设开发格局。加快推进县医院整体搬迁、打挂山风电场、天然气利用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瓦窑风电场、代家箐小(一)型水库等项目建设。放大县城建设效应,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继续推动沙桥、五街、红土坡、五顶山等中心集镇建设,重点在连接城乡流通、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民生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城乡节点,发挥承接县城、带动农村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辐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放开适合于市场经济法则运行的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和管理,促进城市管理市场化,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楚南经济带发展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做好土地、林地、城市等规划的衔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土地报批和供给力度,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完善无地居民社会保障机制,支持居民小组盘活集体资产,拓宽劳动就业渠道和创业致富空间,共管共建共经营,共享城市建设新成果。用好户籍、住房和自主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乡村能人积极到县城或中心集镇创业,加快推进城镇化。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