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5)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5)

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文艺活动。鼓励农民、居民文艺自办演出,积极组织文艺展演、体育竞赛,带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深入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村)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文化信息服务网络,推动优秀文艺节目进广场、进社区,发展壮大民间艺术团体、老年表演队、学生表演队,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重视科教人才培育。积极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人才,用好用活南华文化人才库,重点培养本土型书法、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草根文化人才,以及南华民歌、彝家跳菜、三弦对调、左脚歌舞等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才,努力营造文人相学、文人相携、文化传承的文化人才成长环境。继续推进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抓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提升“两基”成果。支持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优化学科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依托州职教中心和县职业中学,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新生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四、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和谐彝州“西大门”

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环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社会管理、群众工作、改善民生、综治维稳,推进社会建设,为建设彝州“西大门”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是提升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秩序。要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建立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统筹工青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强化全民守法教育,营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氛围,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增进社会诚信。

二是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群众做更多好事、实事。积极建设群众工作体制机制,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健全网络问政,听真话,察实情。要发挥社会组织沟通协调渠道的作用,增强群众与党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实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是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调整和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缩小山区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与城市、城镇的差距。注重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特别要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解决好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产业化扶贫和整村扶贫策略,培育贫困地区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生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加强综治维稳,建设平安法治和谐南华。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治安防范水平,强化警力下沉,提高社会见警率和出警速度,坚持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营造良好法治治安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立社会诚信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加强对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