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常态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

准确把握新常态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近现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成功的经济转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并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乃至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经济形态的增长动力逐步减弱,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挑战不断加剧。我们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技体制亟待改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基础。为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国家近年来通过“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方式投入大量资源,取得了嫦娥登月、蛟龙潜水、超级水稻等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但总体来看,我国科技体制尚未突破原有模式,行政化特征明显,严重制约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科技资源配置行政化。科研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还在按行政体系设置,立项管理和成果评价一般采取行政化的办法,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未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未能根本解决,市场导向机制的缺失造成了科技资源的错配与浪费。二是科技市场发育不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缺乏有效的载体和纽带,虽然研发人员总量和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每篇论文平均引用次数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0%。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三是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科技人才评价机制行政化,大学专业设置仍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难以充分反映市场需求,创新驱动缺乏足够的创新型人才支撑。

政府职能应加快转变。在一些地区和领域,政府“有形之手”还在主导着资源配置。一是市场价格体系被扭曲。主要能源价格由政府部门制定,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受政府管控,靠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还在主导市场投融资。有的地方政府习惯于冲在一线招商引资,由政府给企业定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甚至替企业定投资、定技术路线,这些行政干预降低了微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三是仍然存在的一些行政性垄断妨碍了公平竞争。一些限制性的发展规划和行政审批束缚了企业手脚,抑制了企业和个人进入市场创业创新,削弱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

三、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领新常态,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型升级。

建设法治政府,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推进经济全面转型,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完善市场法治环境,创造条件让市场主体的行为符合转型要求。一是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和市场经济原则,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边界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简政放权,加强政府在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二是深入推进法治体系建设。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以平等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三是坚持“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理念。以“五位一体”为核心,包容性增长为目标,弱化“速度思维”,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从速度为主转向质量为主,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及民生改善协调平衡,统筹城乡、区域规划,打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让市场机制在统一的制度环境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梯度发展。

推进产权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公司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以规范经济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以公益类、竞争类、功能类为标准,明晰各类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使命,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供方向。二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规范董事会建设,深化企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三是深化国企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职业经理人制度为主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不同功能的企业建立有区别的考评指标体系、经理层选聘和薪酬制度。四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打破“管企业、管资产、管人事”的闭环式管理,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组建大型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按市场机制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调整,以混合所有制引领国民经济创新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一是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去行政化改革,以创新为导向建立面向国际、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的科技主体。打破“课题制”包打天下的局面,分类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赋予科研单位更多的研究自主权。二是理顺政府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责定位于引导方向、制定标准和实施监管,为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公共平台。由政府投资的大型科研设施面向全社会开放,降低市场主体技术创新中的成本与风险。三是深化教育培训改革,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充分发挥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创新考试招生制度,重构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除少数中国文化特色专业外,应按市场需求设立专业、组织教学和学术活动,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转变开放方式,构建新型开放经济体系。顺应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趋势,推动全球布局的大战略。一是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一带一路”、中韩自由贸易区等以周边为基础、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由我国主导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培育产业综合竞争新优势。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造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中国视角”转向“全球视角”,从引进、出口为主的“平面式扩张”开放,转向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立体式”开放。三是参与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规则和标准的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需要从被动接受国际贸易规则转向积极参与规则制定。要在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站稳脚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

经济全面转型升级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否能够基本形成。这项宏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倘能完成,我国将再造一个更加辉煌的经济奇迹,为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作者:财政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