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5)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之作,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一个很精炼、很准确的表述。他又提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那么这样一个概括,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理解呢?接力探索,怎么样接力呢?

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个判断、一个定位,叫做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叫做承上启下呢?承上就是承接了邓小平,启下就是开启了胡锦涛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样一个脉络之中,我们可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看得更加清楚。

1992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大之后,邓小平同志不在中央一线工作。在1993年9月,他和弟弟邓垦有个谈话,这个谈话里面有两句话很重要。他是这么说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什么意思呢?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因为那是针对文革结束之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百废待兴,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我们要强调先发展,强调经济总量的增加,强调生产发展,强调人民生活的富裕。到了1993年,他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就是说改革开放到了十四大以后,已经经过了十几年,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又面临着哪些新问题,面临着哪些新矛盾?这就不得不说到,当时国际国内背景。当时的国内背景是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爆发了严重的政治风波。从国际上看,就是苏东剧变。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世界上最早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苏共丧失政权。苏东剧变和国内的政治风波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江泽民同志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他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面大旗帜中,做出了哪些贡献?那么归结起来是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继续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要不要继续走?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是因为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很多人提出,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搞什么市场经济,我们要搞计划经济,而且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平演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导致政治动荡的一个原因。他们把1989年政治风波归结于我们搞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这些东西都进来了,所以导致酿成了政治动乱。所以,当时压力很大,就是要不要继续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1989年动乱之后,邓小平同志有一个讲话,就讲了这两个问题。他说,现在主要任务是什么,一个就是要更加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就是抓紧惩治腐败。惩治腐败主要是针对党的建设。小平说了一句话:“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所以,在江泽民同志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当选为党的总书记的时候有个表态。他说,在对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要明确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表明了态度,毫不动摇,继续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面临的历史背景。

江泽民总书记在回答要不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临了两次争论。第一次争论就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什么叫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呢?就是我刚才说的,1989年动乱、苏东剧变之后,我们要不要搞市场的争论很激烈。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小平同志1992年春节期间,到了珠海、深圳、上海,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我们称之为南方谈话,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核心思想就是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和计划并不是判断社会制度的标准,市场和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它和资本主义结合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个判断就在理论上给大家解疑释惑,一下子澄清了大家的认识,因为到底计划还是市场争论很大,小平同志这时候发表这个讲话,就好像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就说明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还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

1992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全面贯彻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和重大的突破,那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判断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同志对十四大非常高兴。据《邓小平年谱》记载,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小平是特邀代表,但他没有到现场去参加会议,他在家里看了实况转播,听完了江泽民代表中央做了报告之后,他说:“讲得不错,我要为这个报告鼓掌。”中共十四大的闭幕式,他也看了这个实况转播。看完之后,他又说了一句话叫“真是群情振奋啊”。所以,江泽民陪同邓小平去看望十四大代表,在合影留念之后,小平对江泽民说了一句话,他说:“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江泽民对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高举、全面推进、一以贯之。

在十四大之后,我们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对中共十四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原则、基本目的、路径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细化。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正式通过中央全会的形式加以确立了,极大地在社会实践中推进了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这就是争论一:姓资还是姓社。我们最终回答了,市场经济并不姓资,它姓社,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中共十四大之后随着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我们在经济领域的推进过程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之中,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第二次争论,我们概括为姓公还是姓私的争论。什么叫姓公还是姓私呢?所谓姓公还是姓私,就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到底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因为社会主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私有制是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那么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回应,也正式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的地位。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第一次提出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应该说对我们进一步破除思想上的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最高的、明确的态度,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个争论,我们回应了姓公姓私的问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澄清了迷雾,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接力棒进一步推向前进。

在江泽民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刚才我说的,怎么样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是当时历史背景之下,就是苏东剧变之后,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不行了,社会主义要终结了,资本主义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还能够打多久?提出了很多疑问。所以,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当时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背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大党纷纷丧失政权,例如日本的自民党连续执政38年,但是在1993年大选中失败,沦为反对党。又比如印度尼西亚的专业集团党,其领导人叫苏哈托,苏哈托执政了30年,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丧失了执政地位,苏哈托也被迫辞职。又例如,北美洲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是拉美地区的第一大党,它连续执政了71年,是当时整个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结果在2000年7月份的大选中失败,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

所以,在世界上这些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的背景之下,我们党的建设就提上日程,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棒交到江泽民之后,他重点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重要的历史背景。第一个历史背景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的两个转变。第一个变化是,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且长期执政的党,简单来说就是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第二个历史方位的变化是,从在受到外部封锁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的党变成了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建设市场经济的党。这个转变势必对我们党自身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第二个历史方位的变化,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原来我们的阶级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工农商学兵,但是现在,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成分越来越多,包括民营企业里的管理人员、有技术的研发人员,等等。那么,这些新的阶层的出现、新的分配方式的出现,原来是按劳分配,现在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按资本市场分配,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等这些问题对党的建设提出带来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我们知道,江泽民担任总书记是1989年到2002年,一共是13年。这13年里,党员从4800万发展到6600万,增加了将近2千万人,这是人数的扩大。另一方面,党员队伍的职业结构越来越广泛。原来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我们一个定位。但是,很多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如果他们不能入党,那谁来代表他们的利益?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下,我们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这两个先锋队的提出,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这个阶段,出现了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给予它以准确的答案,那就是用两个先锋队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三重考验的前提之下,我们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个历史的大篇章上写下的精彩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问题的判断。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