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7)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他接着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这个话说得非常好,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其他国家没有采用这个社会主义模式,或者采取了符合你们自己道路的主义,那个主义为什么在你们国家能够生根发芽,能够发展?就是因为那个主义能够解决你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我们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那么,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什么?这就是从1840年以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回答的历史性课题,一个是国家、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第二个问题就是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第一个问题是生存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发展问题。 那我们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相结合产生了两大成果,第一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解决的是第一大历史性课题——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1949年,我们成立了新中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功地解决了、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历史性课题是什么?那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是国强民富,这个任务在毛泽东时代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也做出了很多的探索,真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别回答了两大历史性课题。

所以,总书记概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回答第一个问题,救中国是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救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东方大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第二大历史问题,发展中国使我们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所以,我们看总书记的讲话,他的视域历史感特别强,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我们解决中国近现代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基本问题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他才强调,我们找到这条道路多么不容易。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中提出了“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因为它能够解决我们的历史难题,能够实现我们的历史目标,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这就是第三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论述。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新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新论述。有人说,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都是西方传过来的,它现在又成为我们共同的道路、共同的指导思想,那么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说解决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性问题要靠西方人的理论呢?显然这种观点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对这个问题就进行了一个新的表述。

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基本的判断,我们称之为“四个讲清楚”。他在2013年年底,在参观山东曲阜孔庙的时候,在座谈会上,又再一次强调了这“四个讲清楚”,那么这四个讲清楚究竟是些什么内容呢?

第一个讲清楚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中国不能按照西方给我们开的药方去推进我们的社会发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国情不同,所以我们的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独特性、有自己的特色,这是解释了什么叫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从历史上来看,是我们的国情、民族、国家不一样,这是一个讲清楚。

第二个讲清楚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评价,即: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中华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一种集中体现,是一代一代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在思想上给我们鼓励和动力。

第三个讲清楚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现在经常讲,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凝聚共识、凝聚力量,这个软实力非常重要。这个软实力是什么呢?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四个讲清楚主要是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即: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个讲清楚很重要。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然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它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历史和现实,中华民族的历史,那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沃土,是中国人民意愿的选择,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这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西方的舶来品,也不是一个与中国现实、与中国历史脱钩的东西;相反,它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沃土。

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选择中国道路?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原因都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它是在我们传统文化沃土上成长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共同的选择,这样子就把这两者的关系做了一个新的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提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呢?是因为,我们在研究宣传过程中,往往有时候犯了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往往更多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中国的现实、中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所忽略。我们知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标识。你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为什么知道你是中国人?一方面是你的肤色,另一方面是你的文化观念,是你举手投足之间所体现出的文化的积淀、文化的素养,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身份证、一个标识码,是能够把我和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的一个最重要的标识,这就是民族文化。

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化虽然存在了很多差异,但是在一些根本的关节点上,却是有很多可以贯通的地方。比如说,我们都强调要通过自己的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把个人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外在的神或者外在于人的超自然的力量之上,而是强调通过现实的努力,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两个字就是借鉴了儒家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比如说,我们都强调辩证法,中华文化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也有重要的思想就是辩证法,等等。那么,这些共通的地方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相互推进的,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实践标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新表述。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