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习近平讲话之中,他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社会上一些观点的回应,也和我们刚才讲的问题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开创于什么地方(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这个问题是需要给予比较准确的、比较深刻的回应。所以,总书记在2013年1月份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门说了一段话,解释了这个问题,即:为什么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从毛泽东那个时候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子就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创于邓小平。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有必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要论断做一个历史的回顾和解释,也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更加认真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知道,文革结束之后,我们主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要尽快地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不可能再回去走那个老路。所以,小平同志这个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要找到一条新路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来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当时有人提出来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到底还要不要举?这就是邓小平所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看,小平是1977年7月份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所有的职务,他所要做的事情第一步就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说,“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话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话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话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这样子就不是真正地坚持毛泽东思想,所以他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那么他提出,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一生所有的思想,而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正确经验的总结,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不包括在毛泽东思想中,这是个很重要的。做了这样一个界定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那么这是第一步。

在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之后,第二步就是要把全党的工作重心做一个转移,因为我们原来的工作重心在阶级斗争,还有一个就是在思想路线上提出要解放思想。

文革之后,党的中央最高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那么要破除“两个凡是”,就必须要在思想上进行一个澄清。所以,1978年的春天开始有一场重要的运动,我们称其揭开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这场运动就叫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全国就兴起了讨论真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领导人的讲话,还是实践?这场争论维持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在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样一篇重要讲话中,邓小平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下面他说了一句名言,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所以,他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所以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做了开幕词,这个开幕词篇幅不长,但是非常重要,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名字第一次被提出来。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上,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八个字最早的表述。

在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小平同志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又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他在这些探索过程中,提出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当时可能不是特别的好概括。但是,他说,我们既然不知道社会主义是什么,那我们总应该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不是什么,所以他提出“十个不是社会主义”,是哪十个?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所以呢,这“十个不是社会主义”代表了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判断。

邓小平理论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独特的理论贡献。他的理论贡献就是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我们原来理解的社会主义是“一大二公”,认为所有制方面就是公有制,分配制度上就是按劳分配、平均分配。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就和我们原来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解有着本质的不同。原来认为,社会主义只管平均分配,好像跟生产力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实际上不是这样子。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所有的工作究竟判断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就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我们说邓小平重新确立了丈量社会主义新的尺度。

第二个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现在处的阶段已经是社会主义了,但是这个社会主义是不发达、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所以说,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总书记是怎么样来看待这两个问题呢?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他说,为什么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就在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创就开创在这里。”应该说,这段话是对之前我们对邓小平理论基本的回顾和总结的高度概括,为什么是他开创的?为什么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不是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而是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是因为小平同志他第一次回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怎么样发展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说,我们对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的回顾,应该说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有一个更加深刻和更加全面的认识。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