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2)

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2)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对新华社记者说,较低的经济增速却创造更多就业,这是因为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比提升,这是经济结构改善的征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2005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是80万人,而2013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40万至160万人。

从国际范围来看,超过7%的增速本身仍名列前茅。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指出,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中国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积极信号,包括服务业在经济增长贡献中的比重上升,消费增强,而房地产业回调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是经济更健康的表现。

“新常态”之“新”,还在于坚定的改革决心和意志,向市场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中国要想在新的全球化时代笑到最后,不只需要顺势减速,更需要改革闯关。

上月初的二十国集团(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上,拉加德也再次敦促各国加强结构改革推动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大分化时代,谁勇于改革创新,谁就能赢得下一轮增长。

汪涛认为,“中国推进改革的速度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并且改革步伐在2015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因为,释放新的增长潜力和扩大内需、降低经济和金融风险、消除或降低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改革必将加速推进。

  以“新常态”引领“新局势”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除美国之外第二个经济规模超10万亿美元门槛的国家。同时,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高居第一。据IMF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美国则为15.3%。

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全球经济再平衡进程提速。由于消费超过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引擎,出现“中国制造”让位于“中国需求”和“中国市场”的趋势。2014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2%,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说,中国的市场规模令人震惊。过去5年,苹果在中国的营收从10亿美元暴增至380亿美元。以往,对苹果这样的高科技巨头,中国仅仅是其制造基地。但苹果最新一季的财报显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苹果最重要的手机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升级,中国资本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中国对外总投资规模已超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历史上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新时代。这对于全球投资格局、国际分工布局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新常态”之下,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通过资本和产业结合,为全球提供长期基建等公共产品,通过分享中国红利,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从金砖银行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正不断增强与世界经济的“粘合力”。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学术顾问黄朝翰认为,如今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越来越注意“相互依存”,而非“单向依赖”。中国崛起为经济大国后,没有带来“虹吸效应”。相反,中国的诉求是“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其出发点是平等互利、相互依存和共同繁荣。

在意大利天主教大学教授西莫内·多西看来,“这些倡议是伴随中国自身发展,而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共同机遇。这些概念借鉴了历史,能唤起人们对不同国家间经济融合的记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