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回乡手记” 折射出农村转型现状

博士“回乡手记” 折射出农村转型现状

【事件介绍】

罗田博士“回乡手记”爆红:回乡过年迫切又情怯

这个春节,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一篇回乡手记,在网络火了。沧海桑田,人情冷暖。洋洋洒洒的大几千字,戳中了无数人的乡愁。如今,“回乡过年”被许多人渲染成一种单纯的诗意,然而,在王磊光眼里却不尽然。

大年初四,老家在湖北罗田的王磊光博士在接受楚天金报记者的专访时说,其实并未刻意去观察,在这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时刻,很多事不停往你心里撞,也就有了很多感受。而越看,对于乡村的未来越迷茫。

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

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

王磊光的家乡,在湖北的大别山区,罗田县的王家塆。曾经,和很多人一样,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遥远,时间的漫长,激烈的竞争、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他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所幸的是,“我们国家这十年间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铁路线路的增加,尤其是动车和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回家,是亲情的驱使,可亲情的失落,让人觉得悲哀,“我觉得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在维系着。比如我和我的众多表哥,小时候一起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关系好得不得了,但这些年来,一年最多在过年的时候见一次。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馈赠礼物,交流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更让人悲哀的是:农村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深刻的悲剧。自打工潮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很多农村人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平均到每一年可能就十来天。很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病死在床上,儿女都不在身边”,王磊光在文中写道,每次回家,看到身边的老人摇摇欲坠的样子,就觉得心里难受得很。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