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型管理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2)

高校服务型管理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2)

高校服务型管理的模式构建

文化系统对师生人格培养和学校精神形成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以服务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办学的使命和愿景。通过明确核心理念,建立独具特色的以服务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对外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对内强化师生的凝聚力。二是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设计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来调动服务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热情,促进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三是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其中校训最能反映学校精神。高校要继承历史形成的文化底蕴,创新文化氛围,建设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以此激励师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组织系统不仅起着领导和组织的作用,而且还是实现目标的责任主体。首先,组织系统要最大化地体现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这就要求各级各类组织必须从权力型转变为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形成思想自觉,进而在实践中变为行动自觉,这样才能在服务型管理中不断创新。其次,要减少结构层次,尽量做到扁平化。这不仅可以减少滋生官僚主义的土壤,也可使信息传递快速、准确,从根本上建立服务型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最后,任何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服务水平的社会资源都可以整合到该系统中。高校要在教学、科研和招生就业等多领域以创新思维整合社会资源为其服务,如设立理事会、校友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是校内组织不可替代的。

调控系统是服务型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包括调节机制、法律控制、制度控制和绩效控制。调节机制指在高透明度、广泛参与的背景下,对建议意见和多元诉求做到统筹解决、协调发展。法律控制要求高校完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使每个掌握学校资源的个人知法、懂法、敬法。强化内控执法,使国有资源不浪费、不流失,管理服务人员不失职,不渎职。制度控制是指高校要充分重视章程建设并做到按章办事。同时要建立健全配套的条例、守则、标准等,真正做到规则管理、规范服务。绩效控制要确立明确的、可衡量的绩效目标。绩效内容既应该包括服务工作的成效和效率,也包括服务工作的能力、态度、修养、个人素质等。这种既重视服务过程又重视服务结果的绩效控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孙少平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