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产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记者: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生产标准问题。许多企业目前仅以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为目标,影响了产业质量的整体提升。对此,您怎么看?
董明珠:一方面,政府要提高环境标准;另一方面,企业要自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为了营利而不顾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思考,怎样让产品既给消费者带来改变,同时又是健康、绿色的产品。我对环境治理有信心,只要全社会,尤其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下定决心,就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比如,针对空调耗电量大的特点,格力集团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在耗电和供电之间破解技术难题,旨在降低对空气的破坏性。
孙朝晖:国家应该提高生产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以钢铁产业为例,现在钢铁产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钢铁企业生产的环保技术标准原本早就有了,只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希望国家严格落实规范钢铁企业生产的相关技术标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等政策措施,为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打通“最后一公里”,推进新能源新技术应用
●记者: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对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意义重大。我国有很多好政策,如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执行结果不理想。您认为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张天任: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低速短程电动汽车,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新兴产业,在广大农村、城乡接合部、三四线城市有很大市场,但目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解决,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上路运行的道路管理依据,制约了这个产业的发展。总体而言,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我认为要两轮齐驱——高端技术要不断完善,中低端汽车也应给予鼓励支持。现阶段,建议以低速短程电动汽车为切入口,从低到高、由易到难发展,既不要放弃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也不要封杀老百姓现实需要的低速短程电动汽车。对此我连续三年提了相关议案,建议在市场准入上给予开放,各地政府或公安、质检部门可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保障安全;建议尽快出台生产技术标准,比如最高时速、一次充电行驶最高里程数等。
董明珠:推进新能源与新技术应用方面,我今年提了两个议案——“加快推动高效清洁采暖技术应用”和“完善光伏应用推广政策”。总的来说,在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方面,我国确实有很多好政策,但落地难,“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需政府花大力气解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