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经验,要以释放市场的活力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去年尽管经济在下行,但是我们的创业的大门已经徐徐推开,每天有一万多家新增的企业注册,进入到我们生产的过程当中。大家注意,中小型企业、小微型企业有大规模的进入,甚至在大规模进入以后还有大规模的退出,比如说破产倒闭,这是正常的。主要看两条:第一条,进入的规模和退出的规模之间的差额;第二条,进入的企业是否带来的种创新和生产模式的改变,如果有,那就代表我们的创业是成功的,我们的闸门的降低带来的效能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条经验,积极作为,有扶有控,办当前急需又利于长远的事情。做事的时候,不要只看眼前,着力于化解眼前的矛盾,当前走一步,看未来的三步。比方说,我刚才举例的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有没有风险?有!但是用不用出手?现在还远没有要去大规模出手的时候,政府的政策储备箱里有的是政策储备。
第四条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继续对老百姓的生活福利状况进行相应的改善和促进,这是总结的2014年我们的整体调控的经验。
(二)当前调控思路
接下来2015年的调控思路就是三个“双”:第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第二,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双结合”;第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双引擎”。这三个“双”是我们今年开展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这个总体思路的背后是什么?背后是政府要处理好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今年的双目标、双结合和双引擎。
(三)当前调控基调
接下来,我们来看今年的调控基调。
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调控基调。今年的财政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要达到1.62万亿,比去年的1.35万亿增加2700个亿。赤字率从2.1%,提高到2.3%。这1.62万亿中,中央赤字是1.12万亿,地方赤字是5000个亿。
我们的财政赤字的总规模今年比去年要高,占GDP的比重也提升了,是不是财政风险就加大了?不是,远远没有到财政风险加大的程度。国际上公认的两大指标:一个是赤字率的指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是3,我们是2.3;第二个是债务率的指标,国际上公认的政府债务率是60%,那么如果单论狭义的政府的债务率只有14%到15%之间,如果加上我们的已经核算出来的地方债再加上事业单位所举借的债务,合计我们现在也在55%左右,还没有超出GDP60%的安全线。所以,现在这个举债并没有继续增加中国的债务风险,但对满足今年政府支出需要和调控需要是非常有帮助。
大家知道,今年的前两个月中国财政收入增速只有3.4%,中央财政是负增长,地方财政的增速只有4%多一点。如果不增加债务的发行规模,政府的钱从哪儿来?收入下降,支出还在扩张,中间的这个差额靠谁来进行弥补?这是一个问题。
再接下来是地方的赤字是5000个亿,这是一般性债务。除了一般性债务以外,还有一个1000亿的专项债务。专项债务是要列入到我们一级政府的一级预算中的。我们今年的财政也要进行预算改革。专项债务要进入到我们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当中,要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来安排偿债资金。当然目前来讲,这些钱一发出去,好几年才会谈到偿债的问题。除此以外,还有一项1万亿的债务置换,我们报上去的存量债务数据要进行1万亿的债务置换,这1万亿置换出来的债务所融回来的资金,原则上发行新债务融回来的资金是购入老债务,对政府来讲形成不了财力,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时间上的差异,就是进行债务置换可以先置换后还钱,后进行债务结构的调整,来获得一定程度的可用财力的空间,这还是可以实现的。
这就是我们财政政策以及政府的债务管理问题。总体来讲,政府的债务管理是非常严格。
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增速是12%。在这种情况下,要鼓励人民银行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基本上涵盖了人民银行除了外汇市场以外所有的政策工具,也就是意味着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今年可能都要用。对于大家来讲,价格型货币政策主要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实体企业来讲是一件好事。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来讲,市场的资金链总体是宽松的。
我们看到今年经济形势是复杂的,但是我们的党和国家应对有序、思路明确而且措施得力。我们也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之下,在我们对发展新常态的正确认识之下,我们一定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挑战,捕捉机遇,从胜利走向胜利,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